【www.365978.net--二年级】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设计

木头沟小学    周景泉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数的排列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表格,彩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今天咱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他们都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我也很高兴,所以想带你们去数学广角玩一玩,你们想去吗?

生:想(出示课件“数学广角”)。

2、新授

1.师:想要进去必须先解锁(密码问题出示课件)。

     提示:锁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其中的一个两位数。

     生:12   21(教师板书)。

门锁打开进入下一关。

2. 师:顺利打开第一把锁后,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一个超级密码锁,密码是由1、2、3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小组讨论,自己动摆一摆,写一写)。

3. 提问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1)12 23 13 32 31 21

                        (2)12 21 23 32 13 31

提问哪组方法比较好,怎样才能即不丢不漏也不重复的写出所有两位数?

生:先拿出数字1和2,组成12和21……观察6个数字找出规律。

师小结:组成的两位数和数字的顺序有关。

4. 我们一起进入北城南城(出示课件)用红绿蓝3种颜色给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1)先讨论交流再涂一涂。

(2)展示学生作品。

(3)教师小结:用颜色涂出的城区与颜色的顺序有关。

三、进入数字乐园(课件展示)。

     1.    5 7 9 三个数字,选任意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1)小组讨论。

    (2)填写答题卡。

    (3)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求两个数的和与数字的顺序无关。

     2.师:刚刚我们一起闯过了很多关,数学广角里的小朋友都很着急想见我们,朋友见面要握握,我们 3个人为一组,互相握握手,讨论一下一共可以握几次手。(出示握手图)

    (1)小组讨论,亲自实践握手。

    (2)个别学生演示握手。

(3)教师小结,3个人每2个人握一次手,可以握3次。

四、课堂总结:这次去数学广角你觉得有趣吗?你都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找自己的2件上衣和2件裤子,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穿法?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设计

木头沟小学    周景泉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数的排列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表格,彩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今天咱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他们都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我也很高兴,所以想带你们去数学广角玩一玩,你们想去吗?

生:想(出示课件“数学广角”)。

2、新授

1.师:想要进去必须先解锁(密码问题出示课件)。

      提示:锁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其中的一个两位数。

      生:12   21(教师板书)。

门锁打开进入下一关。

2. 师:顺利打开第一把锁后,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一个超级密码锁,密码是由1、2、3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写一写)。

3. 提问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1)12 23 13 32 31 21

                                           (2)12 21 23 32 13 31

提问哪组方法比较好,怎样才能即不丢不漏也不重复的写出所有两位数?

生:先拿出数字1和2,组成12和21……观察6个数字找出规律。

师小结:组成的两位数和数字的顺序有关。

4. 我们一起进入北城南城(出示课件)用红绿蓝3种颜色给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1)先讨论交流再涂一涂。

(2)展示学生作品。

(3)教师小结:用颜色涂出的城区与颜色的顺序有关。

三、进入数字乐园(课件展示)。

     1.    5 7 9 三个数字,选任意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1)小组讨论。

     (2)填写答题卡。

     (3)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求两个数的和与数字的顺序无关。

     2.师:刚刚我们一起闯过了很多关,数学广角里的小朋友都很着急想见我们,朋友见面要握握手,我们 3个人为一组,互相握握手,讨论一下一共可以握几次手。(出示握手图)

    (1)小组讨论,亲自实践握手。

    (2)个别学生演示握手。

(3)教师小结,3个人每2个人握一次手,可以握3次。

四、课堂总结:这次去数学广角你觉得有趣吗?你都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找自己的2件上衣和2件裤子,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穿法?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1-P2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

3、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动手动手进行实际测量,学会用不同参照物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1角硬币、回形针、三角板、橡皮、小刀、铅笔、方木块。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每天我们都要使用数学书,它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你们知道数学书的宽有多宽、长有多长吗?(估计宽度和长度,可以用手比划。)

1、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量同一长度。

(1)如果不用尺子量,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数学书的宽有多长?

(2)请你选择自己的工具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然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测量结果。

(3)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1)选一组汇报。

提问:你是用什么去量的?用了几个什么东西?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量数学书的宽,用了(7)个1角硬币。

用了(5)个回形针。

用了(4)个三角形。

用了(15)个方木块。

提问:你们都是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得的结果不一样。

(2)全班同学汇报。

用1角硬币的量的结果,用曲别针量的结果,用三角形量的结果,用方木块量得的结果。

提问:通过测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用1角硬币去量都有7个那么长,用回形针去量都有5个那么长,用三角形学具去量都有4个那么长,用方木块去量都有15个那么长?

根据你们刚才的测量,从中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3.看书观察教科书P1左下图,用不同颜色,大小一样的方木块量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口述:不管是什么颜色的方木块,只要大小一样,量得数学书的宽都是15个方木块那么长。

二、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测量。

要求:请同学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手指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汇报。

提问:你用什么东西去量?量什么?有几个那么长?

教师从中找出标准不同,数量相同东西。如没有,引导学生看书。

3.看教科书p1右下上图。

提问:数学书的宽有几个回形针那么长?(5个)

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个)

提问:数学书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铅笔盒的长有5把小刀那

么长,都有5个那么长,它们的数字相同能说明数学书的宽与铅笔

盒的长是一样长的吗?你能说说理由吗?

4.继续看教科书P1的插图。

提问:桌子有几支铅笔那么长?(4支)

铅笔盒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把)

桌子和铅笔盒比,哪个长?(桌子长)

提问:桌子才有4支铅笔那么长,而铅笔盒却有5把小刀那么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呢?(从中让学生说出并体会到比的标准不同)

提问:用我们手中的各种不同的东西去量物体的长度,能真正比出、量出物体的长度吗?为什么?

小结: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看出他们量的物体标准不同,就不能正确量出物体的长度。

提问:你们能想出个好办法量出物体的长度吗?(用同一种物体做标准去量)

看教科书P1右下图。

提问:量数学书的宽和量铅笔盒的长用的物品一样吗?

教师讲述:量的物品一样,我们就说量的标准相同。

提问:你能看书谁的长?谁短吗?说说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操作中,知道了测量时只有用统一的标准去量,才能真正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三、练习。

1.教科书P2做一做1。

看图回答:以谁做标准?(以方格)

口头回答:豆角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胡萝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剩下的请同学先看再填。

2.教科书P2做一做2。

提问:看书回答他们是以什么为标准来量桌子的长和高,椅子的高呢?(用没用过的铅笔)

指导测量的方法:下面老师请你们用整枝的铅笔去测量。方法是从桌子的一端开始,对齐后一次接一次,这样测量结果才比较准确。

学生动手测量,并汇报测量的结果。

3.教科书P2做一做3估一估。

提问:题中都有什么?以谁做标准?

估一估就是让我们用眼睛观察,看每种物品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那么长。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量数学书的宽,用了(7)个1角硬币。

用了(5)个回形针。

用了(4)个三角形。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用了(15)个方木块。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二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小兔安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的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并能正确地用除法运算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信息,提问选择信息,思考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2、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动物头饰、水果卡片、小红花等。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猫大哥来到了我们美丽的学校,我们一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进教室,好吗?

(生鼓掌,头戴蓝猫头饰、手提礼物的学生进教室。)

生(蓝猫):谢谢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

师:咦,猫大哥,你的手上拿的是什么?

生(蓝猫):这是送给大的礼物。

师:(接过礼物)多谢猫大哥。

(师打开包装好的礼品盒,从盒里拿出一张印有“好消息”的纸。)

师:哦,猫大哥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好消息,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好消息吗?

生:想!

[多媒体显示:

好消息

在我们美丽的森林里,新建了许多漂亮的房子。今天上午将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欢迎老师和小朋友们参加。]

师:小朋友们想参加吗?

生:想!

[多媒体显示:一辆崭新的大客车。]

师:好,让我们坐上这辆大客车一起到森林里参加庆祝活动吧!

[放录音:汽车喇叭声及行驶声]

二、建立模型,探究新知。

1.[多媒体显示:“小兔安家” 情境图]

师:瞧,我们已来到美丽的大森林,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草地上有小白兔。

生2:我看到了新房子。

生3:我看到了花草树木。

师:小朋友猜猜,小兔们在干什么?

生:它们看起来好像在开会。

师:这样吧,我们让猫大哥去听听它们说了什么?

生(蓝猫):(装作听的样子)小兔们分成两组在商量怎样住新房呢!

师:你们看看,共有几只小兔?

生:每组6只,有两组,二六十二,共有12只小兔。

师:你们愿意帮助小兔解决住新房的问题吗?

生:愿意。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兔安家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地在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

[板书课题:小兔安家]

2.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小白兔现在累了,要到面的房子里去休息,你们能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整理,重点解决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生1:我们的问题是:12只小兔住4间房子,每间房子平均住几只小兔?

生2: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兔,12只小兔需要住几间房子?

生3:12只小兔住3间房子,平均每间住几只小兔?

生4:如果每间房子住2只小兔,12只小兔需要几间房子?

……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按各组汇报问题的顺序,教师在黑板上用表格做简要的记录:

3.除法两类问题的分类。

师:小朋友们合作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真棒!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把这些问题分成两类,应该怎么分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师小结。)

4.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接着想办法,你喜欢解决哪些问题就解决哪些问题,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进行个别指导。)

(1)小组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表内问题,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并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整理排列,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 师:好,下面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列式的?

师抽取几个小组的答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让全班同学判断正误。

板书:

12÷2=6 (只)             12÷6=2(间)

12÷3=4 (只)             12÷4=3(间)

12÷4=3 (只)             12÷3=4(间)

12÷6=2 (只)             12÷2=6(间)

师:下面我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3)各小组汇报发现的规律。

生1:左边的4个算式是同一类问题,知道房子的间数,求平均每间住几只小兔;右边的4个算式是另一类问题,知道每间房子住几只小兔,求要住几间房子。

生2:这两类问题的答案中,数量单位不同。

生3:我发现每间房子住的小兔少,需要的房间就多;每间房子住的小兔多,需要的房子就少。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一是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二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在小白兔只数不变的前提下,每间房子住兔子只数与房子的间数中相对的。)

(4)练习: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填 一填 ”请根据我们刚才说把这们表填完整。

(学生把笑笑和淘气提出的建议补充完整。)

5.解释应用,拓展创新。

师:大家说得真热闹,瞧,喜欢热闹的小猴也来了。

[多媒体显示:小猴图]

(放录音: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能住下 吗?)

组织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一题多变拓展思维,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体验和感悟。)

三.解释应用,巩固练习。

1.小兔送水果。(练一练第1、2题)

要求学生把答案写在书上,同桌之间说说每题的口诀是什么。做完组长负责检查。 

一位女学生头戴兔子头饰出示水果卡片,全部做对的由小兔妹妹奖励一个“水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说一说,算一算,让学生亲自感悟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小兔送花。(练一练第3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完成在书上。

(设计意图: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3.游戏:接力赛(练一练第4题)

小组之间展开比赛,看谁得第一。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大家参加了小兔搬新家的庆祝会,玩得高兴吗?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小兔安了家,说说看,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85页的第5题。

板书设计:

小兔安家

12÷2=6 (只)             12÷6=2(间)

12÷3=4 (只)             12÷4=3(间)

12÷4=3 (只)             12÷3=4(间)

12÷6=2 (只)             12÷2=6(间)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困惑。感觉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将探究问题的主权交给学生。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解决给给12只小兔分房子的问题,这是一个既富有童话故事色彩,又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学生从内心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闪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解题策略。

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3、重视思维的训练。通过有序的板书学生的方案和解题方法,在回忆除法意义的同时,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找寻数字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中有许多规律性的问题。感受数字的奇妙和数学方法的多样。 

当然课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只注重了教师的评价,缺乏学生之间的评价。

2、算理的说明还需加强。理解算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在计算时往往是会方法,而不知理由。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努力让数学课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真正成长的课堂。  

本文来源:https://www.365978.net/xiaoxuezuowen/34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