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65978.net--诗歌】

第一篇: 古代诗歌鉴赏

一、不同题材诗歌的思想感情特征

1、山水田园诗

(1)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2)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3)厌恶官场,向往隐居生活

(4)抒发一种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2、边塞征战诗

(1)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

(2)状写戍边将士深重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情别绪

(3)讽刺并劝诫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4)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间风俗

3、咏物抒怀诗

这种诗往往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即诗人通过对物(意象)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诗人笔下的物具有美感,并寄寓了作者的情怀和志向。

4、咏史怀古诗

(1)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

(2)怀古伤今,描绘夕盛今衰之景

(3)借古讽今,或者怀人伤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5、赠友送别诗

(1)表达对友人的留恋、思念

(2)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劝勉

(3)表达别时的离情别绪,依依不舍,想象分别后的孤寂、惆怅、落寞

6、羁旅思乡诗(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7、即事抒怀诗

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山河。

二、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之情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2)思念亲友

(3)边关思乡

(4)闺中怀人

4、离愁别绪

(1)依依不舍的留恋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伤春悲秋、寄情山水、失意苦闷、吊古伤今、怀才不遇)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夕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第二篇: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一)炼字题

1 解释该字的意思      ②画面+法       ③感情、

例: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问:“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斗”和“攒”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解答:①斗,意为争斗对峙。攒字意为聚集。江流回转曲折,两岸相互交错,山崖遥望对峙。

②斗,攒两字将山崖人格化,写出了山崖高耸遥望对峙的特点。太阳未出时群峰聚集。攒将山峰人格化,写出了群峰密集的特点。动态针分割线小

③表达了作者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的思想感情

(二)作用类

古诗中的句子,其作用一般是①总领全文②渲染气氛③埋下伏笔④提示下文⑤奠定基调⑥点明题旨等方面的作用.

答题方法:①描绘该句子展现的画面   ②答出上面的任意几点   ③感情

例:临江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问:“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解答:①这两句诗十年来金兵进犯的脚步从未停歇,侵略者的铁蹄已直逼江城.

2 此句从战争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突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

③表达了词人对侵略者的谴责(或“对连年战争的厌恶/痛恨”)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④为后面描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做铺垫.

注意:例题中③与④可以合并答,也可以分开答

(三)表现法赏析类

答题方法:①答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分析           ②感情

例: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归之处,这里指诗人的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问:首联使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解答:①渲染,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

2 拟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由送春而牵动了思乡之情。

3 表达了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四)诗句赏析类

此类题一般要从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阐述“志”的内涵或“景”与“情”的关联;

解答方法:①现写出这句诗表达了什么     ②诗句中的表现手法+分析(如(三))

③感情

冥冥寒食雨刘一止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生涯长刺促,老气尚轮囷。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

问:诗的颔联历来被称为名句,请简要赏析。

解答:①“泉乱如争壑”,写出山泉猛涨之势, “花寒欲傍人”,写出寒花瑟瑟,楚楚含情之状.

②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渲染出凄凉寒冷的环境氛围

3 寄寓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五)意象分析类

答题方法:①首先说明展现的画面      ②对画面进行具体描述

慰池上芙蓉徐贲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

问:“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描写了什么样的情境?

1 作者描写了一个雨观荷的画面

2 一个雨后新晴的秋日,芙蓉在寒波中寂寞地开着.特点:凋谢枯萎,远离世俗.

第三篇: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意象意境)导学案

一、诗歌的形象内涵

(一)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先想到: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再想到:啼鸟:欢快的气氛  风雨:无情的风雨   落花:实让人惋惜

总结: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小结: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二)什么是诗歌的意境

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析: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解析:江面上静静倒映的明月离我只有几尺远,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光下柔和宁静,这时已快三更天了。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十分安恬。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例】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小楼深巷: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春雨杏花: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二、诗歌形象的类型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1、人物形象(“人象”)

(1)自我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2)他人形象(诗中主人公形象)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

解析——寥落:寂寞冷落。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首诗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2、景物形象(景象)    这里的“景物形象”特指写景诗中的景象。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写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红叶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秋山晚景图。流露出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事物形象(物象)   这里的“事物形象”特指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形象有:蝉、鹰、雁、松、梅、竹、马,等。

如:《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石灰这一物象。它在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然后在烈火中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诗人借石灰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

三、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一)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素材积累:

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术语: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2、方法指津:★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时可省去)

(3)指出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

3、答题示例

◆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中渔翁的形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参考答案】(1)概括形象特点:本诗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3)指出形象的意义:这个被幻化了、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解析: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参考答案】

(1)概括形象特点: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总括)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分析)

(3)指出形象的意义: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总结)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解析: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事,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⑴、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1)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2)藕花多处别开门。(3)

(1)次: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2)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十里左右),自号石湖居士。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二)如何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景象)

【解读】此环节即是意象意境的鉴赏。因为“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境”指的是作者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的。

1、素材积累:

◆分析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分析意境特点常用术语(一般为四字短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恬淡、朦胧、淡雅。

◆抒情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作者的感情类别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惆怅、寂寞、孤独、烦闷、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思乡之情、思友之情、忧国忧民之情、关心人民疾苦、壮志未酬的愤激等

2、方法指津: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

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因此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应遵循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的思维流程进行。即鉴赏流程:意象—意境特点——思想情感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即分析诗歌描写了哪些主要景物:①用自己的语言。 ②描绘出主要景物。

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要答出具体的情感,切忌空洞。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灵活变通】有时第一和第二步的顺序可以变换.有时只需答出意象即可而不必描绘。

3、答题示例

◆下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暮①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⑴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⑵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审题:此题是对诗歌“意象”“意境”的赏析,涉及诗歌鉴赏最基本的常识。

(1)“片云”“孤月”是说自己犹如一片漂浮在远天的云,又象是一轮高悬在长夜中的孤月,意境冷清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2)“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解析: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

(三)如何鉴赏咏物诗(即“事物形象”的的物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1、素材积累:

表达技巧: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方法指津:

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鉴赏流程:

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3、答题示例

◆例1:                   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此诗是诗人任侍御史时,因上书论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所作。

试分析诗中“蝉”的形象。

答:该诗以蝉为题,因蝉感兴,并以吸风饮露,行为高洁,而遭际不幸的秋蝉自比,抒发了诗人的高洁之志以及世道的艰难,自己无辜受害的冤屈。通篇托物感怀,借蝉明志,运用比兴手法寄托作者的不平和悲愤。既是咏物,又是写人,物我一体。

解析——①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犯。 ②玄鬓:即蝉鬓。古代妇女的鬓发梳得薄如蝉翼,看上去像蝉翼的影子,故玄鬓即指蝉。 ③高洁:指蝉,其实是自喻。

西角高墙外,枯瘦的古槐树上,秋蝉在一声声嘶鸣, 狱中囚禁的我,思想的心绪一阵阵渐深。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蝉儿啊,清晨露水太重,你虽双翼轻盈,却难振翅向高处飞进,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掩沉。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哎,又还能有谁为我表白皎皎廉洁的一颗心。

这首咏物诗,名为咏蝉,实为自表心迹。诗人抒写了因无罪被诬,无人相信自己的高洁而为之辩白的忧愤。但忧愤之中又有着超然的心态,不愿与俗流为伍。

4、练习训练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形象的?

本文来源:https://www.365978.net/ticaifenlei/54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