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65978.net--1000字】

第1篇: 大学生创业论文1000字

摘要:文章根据有关影响大学生创业决策的理论构建创业决策模型,设计相应的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量表对云南省的部分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对量表的结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确定模型和量表的适用性;通过相关分析测量各个影响因素对创业决策的影响程度,并简单统计分析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创业动机。结论表明,家庭因素是大学生创业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和政策因素次之,大学生的个人因素与创业决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最后据此给出合理建议。

关键字:创业决策;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一、引言

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但社会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按比例增加,这必然导致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实体经济方面,也使本来就有矛盾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经济政策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化解就业的尴尬,创造大好的机会,创业也会为社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的大学生创业,不仅让社会和学校认识到学生的潜力,还对大学生群体这一宝贵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予全新的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最活跃的时期为25—29岁,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年处在创造心理的觉醒时期,对创造充满渴望和憧憬,受传统的习惯势力束缚较少,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造精神,而且创新意识强,敢于标新立异,思维活跃,他们理所当然是创业的主力军。

对于大学生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国内主要侧重于学生的人格特质、能力素质等自身因素和学校、社会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只是定性的分析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有重要影响,但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却并未进行深入的探讨。文章以云南省的高校为例,通过构建影响创业决策的模型,定量地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并对当前的创业热潮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指标构建和模型假设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假设家庭、学校、政策以及大学生个人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决策的4个主要维度,并构建指标来测量各个维度,同时也构建了测量大学生创业决策的相关指标。这些指标包括:父母意愿、资金、社会关系、创业课程、创业培训、创业大赛、实践活动、创业咨询、贷款、税收、审批手续、知识、能力、特质、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创业的打算。

以大学生创业决策为因变量,影响大学生创业决策的四个主要维度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及假设,如下:

图1-1初始假设模型

H1:家庭对大学生创业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H2:学校对大学生创业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H3: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H4:个人知识能力对大学生创业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2.量表的设计

为了量化分析的方便,本研究选取利克特量表来测量各个指标。针对每个指标设计问题项,并将备选答案五等分(“非常符合、符合、一般、不符合、极不符合”,赋予的分数值分别为“5、4、3、2、1”),要求被访者就每个指标的评价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比如,对父母意愿的测量问题是“父母希望我将来能自主创业”,备选项是“A、非常符合,B、符合,C、一般,D、不符合,E、极不符合”。

3.样本的选择和基本情况描述

在云南的高等院校中,本研究选取了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4所办学类型为大学的2012级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本研究共发送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回收率达到72.5%。

4.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相关分析和简单统计分析。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检验量表的效度和信度,以便改进模型和确定正式用于测试的量表;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测量各个影响维度对决策的影响程度;最后简单统计分析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动机。

三、数据处理与结果

1.因子分析与信度检验

通过统计软件SPSS13.0分别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得到因变量和自变量的KMO值分别为0.777和0.721,表明该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值分别为1367.777和81.973,相应的概率Sig.均为0.000<0.01,达到显著,表明相关矩阵间有公共因子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方差最大法旋转,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中分别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4个因子和1个因子,自变量中的4个因子累计解释了数据中总方差的64.064%,因变量的1个因子解释了数据中总方差的74.904%。经过因子旋转后重新排列了大于0.5的因子负载值,表明问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从信度分析的结果来看,各个因子和问卷整体的信度系数都大于0.7,因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2.相关分析

四个影响维度和创业决策的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的创业决策与家庭、学校、政策三个因素显著相关,其中与家庭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学校和政策,而与大学生个人因素没有显著相关性。

3.简单统计分析

(1)创业意向分析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现阶段有信心要创业的大学生占被访人数的7.6%,虽然落后于发达国家20%-25%的大学生创业水平,但却高于我国2011年调查的全国平均大学生1%的创业率。比较想创业但觉得时机未成熟和有点但还处于迷茫阶段的大学生依然占多数,分别未35.9%和33.1%。说明在一定的家庭、学校和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意向。

(2)创业动机分析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追求财富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动机,大约有66.21%的被访者选择了该项。除此之外追求自由,就业压力和提高社会地位也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动机,分别有44.14%、33.1%和26.9%的被访者选择了它们。另外还有提高社会地位,企业家的榜样作用,爱好创新及其它一些事物也是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动机。

第2篇: 大学生创业论文1000字

 [提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成为当前新的社会潮流。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大学生创业意识进行调查,对于新环境中大学生创业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分别以高校和学生自身为主体提出相应建议,为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业意识;应用型本科

基于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项目编号:201913984001Y)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3月10日

据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仍不足5%。基于此,本项目以“双创”背景下财会系学生的创业意识现状展开研究,提出对于大学生创业初期的相关建议,希望对学生进行自我潜能的开发与探索,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加明确当今大学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看法,本项目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从数据统计研究入手,以财会系学生为主要对象进行了解。本次调查问卷发放200份,收回194份,收回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173份,有效率为89%,有较高信度与效度。接下来,将基于调研收回的数据,从当前大学生创业态度及意愿、了解程度、自身专业素养等三个方面具体进行分析。

(一)创业态度以及意愿相对薄弱。通过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问卷调查发现,如图1所示,在大学生当前对创业的兴趣近似呈现出标准差较大的正态分布,超过25%的同学明确表现出对创业一定的兴趣,但一半以上的同学对创新创业持着模棱两可的态度,并且约20%的同学表示对创业提不起兴趣。同时,据问卷调查,86%的学生表示未来将选择就业,13%的学生选择考研。在被调查对象之中并没有学生明确表示未来将会选择创业的道路,结合目前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大部分追求一份稳定的工作,或是继续深造学术,追求更高的学历,但选择创业的寥寥。(图1)

(二)对创业政策了解程度较低。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政策并不很了解。问卷调研表示,仅5%的学生表示经常关注,很清楚相关政策,有7%的学生对于国家扶持政策一点也不了解。但据笔者调研在“双创”环境下,各地政府为加快引进和扶持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也发布了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减轻创新创业者的负担。以苏州政府为例,在2016年发布的《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创业项目房租补贴资金实施细则》中,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房租补贴资金,减轻了创业者资金问题。在2017年苏州市政府就发布了《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的操作细则》,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众创空间和众创服务,鼓励创业群体在创业空间内提升自身创业能力,为苏州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三)自身专业素养信赖度低。问卷调研表明,仅有15%的学生认为自己现有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满足了创业的要求,超过40%的学生对于目前自己掌握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感到不满意,难以将所学专业知识有效转化为创业优势,认为其能力无法满足创业要求,从而放弃自主创业的想法或者计划。

  二、大学生创业准备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新环境下创业相关政策的了解。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许多扶植优惠政策,大到拨款减轻税费,小到为新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在创业政策发布推广时,国家和地方出台各种政策文件,通常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或是在新闻媒体上发布相关信息。同时为了让更多创业者了解并享受创业扶持政策,各地政府也提高了政策透明度,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将文件发布在门户网站上,开辟创业相关专栏,创建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方便创业者及时、直观地了解政策内容,获取需要的资料,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更多政策资源、培训资源和扶持经费得到利用,激励创新创业。

同时,许多高校会在校内请到校外的专家开办讲座。许多政府文件发布在政府官方网站,虽然一般都会有比较详尽的解释,但创业者通过自己去理解政策文难免会遇到疑问,也往往也不知该向谁咨詢,而高校举办的讲座可以帮助解读政策,更好理解如何充分利用政府的帮助。

(二)提高创业知识技能。在创业过程中,还需要有除必备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外的知识技能,才能相比其他竞争者获得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纵观成功的创业者们,可以发现他们大都具备冒险、果断、创新、坚定、有野心等企业家精神,创业不仅仅是在专业能力的比量,更是对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考量。因此,空守专业知识是不够的,青年创业者需要充分利用在校时的空闲时间,通过MOOC、网易云课堂等网络教育手段在碎片时间充实自己,补充专业以外知识,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在创业中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及时了解学习政府相关政策法规,更要具备灵活的创新思维,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才能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寻得立足之地。

(三)筹备创业资金。由于大学生初入社会,一般在创业初期没有抵押、没有担保、没有信用记录,获取资金的渠道较为狭窄,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父母,亲朋好友或是个人积蓄,而这些对于一些长期性但与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不是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因而,对于没有什么经济基础的大学生,资金问题成为了创业持续不下去以至失败的最大阻碍。

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立了一些政府基金,可以从政府门户网站中了解相关基金的具体要求并进行申请。随着互联网平台不断发展,逐渐兴起的众筹方式也是大学生创业初期融资困难时募集资金的一大方式。通过众筹,学生能从互联网众筹平台向公众展示自己的创业项目、公司核心业务、收入模式、未来规划等,从而获取公众资金支持,众筹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融资方式,受众面更加宽广,综合性更强,大幅度降低了创业门槛,为受困于资金问题的大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四)积累经验,拓宽人脉。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由于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可能会产生在创业不同时期的各种问题,团队创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团队创业,能让不同专业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创业者自由自主组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既避免单枪匹马式的盲目性,也减少孤舟行水的风险。譬如,财会专业学生,可以对企业资金进行规划和预测,提高团队风险回避能力和经营运作能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其他专业学生也能弥补财会专业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不足,合作共赢,为企业创造并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高校也可以通过与当地优秀企业进行产教研结合,给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平台,帮助其快速提升技能,积累实际经验。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为例,与苏州众勤会计师事务所、伊顿财务共享中心等上百家企业开展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让学生可以通过进入当地的优秀企业实习等方式,在体制健全的发展型企业中学习积累实践经验,了解企业实际申报注册流程,增强企业实战知识储备和管理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校内和校外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机会,为未来创业道路铺垫基石。

  三、总结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也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者既要把握机会,也要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准备迎接挑战。通过更多的了解创业相关政策、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储备、积累资金和拓宽人脉等各方面做好充足准备,等待机遇。要想为大学生创业者减除压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需要高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实践探索,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顾晓雨,朱挺,华雪君.财会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研究——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J].科技资讯,2018.16(23).

[2]邢楠.我国大学生创业资金筹集的难点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1).

第3篇: 大学生创业论文1000字

[摘要]创业战略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创业管理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在新的网络时代,企业的创业战略与创业管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基于此,本文从企业战略导向和创业管理两个维度对企业创业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为创业型公司提供参考,进一步优化创业形式。

[关键词]企业创业;创业管理;创业战略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0.22.045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22-00-02

0   引言

创业战略与创业管理是创业型企业的基础和立足点,其中,创业战略的选择对创业型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创业管理对促进创业型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曾经指出,企业竞争战略决策的影响要素互相制约、相互成就,产生了3种成功型战略思维:一是低成本战略;二是特色优势战略;三是专一化战略。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公司类型、产品特性,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创业战略,并采取合适的管理方式,以促进企业优化绩效管理,增强创业型企业面对风险的抵抗能力,保障企业实现长久稳定发展。

1   企业创业战略概述

1.1  定义

创业战略的定义指新企业对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采取的一系列企业发展思路,是企业发展定位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企业创业战略的抉择和执行策略的决定,与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外部环境密不可分。

1.2  类型

根据企业战略立足点的不同,企业创业战略可以分为探索型战略与利用型战略。探索型创业战略的企业在战略选择方面往往更加积极,具备较大的野心,企业内部倾向于获取新知识,探索新技术,借助新产品和技术在市场方面积极寻求转变,扩张方式主要是新品导向型。利用型企业依靠内部组织的高度凝练性,精简组织结构,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和资金,借助自身核心优势,以利益驱动为导向,以提高投资回报率为主要目的。其中,投资的环境、时机是影响创业型产品决策的主要因素。

1.3  维度

根据策略导向,创业战略可以分为5个维度,分别是创新导向性、先行性、风险承担性、自主性和竞争积极性,本文重点研究前3个维度。其中,创新导向性战略侧重内部创新,主要表现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性能和技术优势,先市场一步推出产品,占据市场先机。先行性指企业先对手一步营销产品,优化服务,借助营销和服务让客户产生先入为主的概念,占据时间优势。风险承担性指企业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下,抓住机遇,积极发展。

2   企业创业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2.1  加强市场营销

网络时代,市场营销是企业创业的重要突破口,市场营销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开拓新市场,挖掘潜在客户。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公司进行市场营销时,一定要根据本行业的特点进行营销,不宜盲目进军陌生的行业,应充分了解现有市场,做好市场调研,熟悉本身产品,挖掘产品卖点,优化用户体验,提升产能,提高产品品质,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市场营销,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逐步扩张、渗透并优化市场。互联网时代,竞争是主流,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创业企业一定要采用合理的营销方式,找准产品定位,从细分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稳定发展,抢夺市场控制權。同时,通过市场营销,不断拓展市场规模,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2.2  注重关系营销,提高消费者黏性

互联网时代是竞争的时代,竞争意味着差异化,创业公司如何发展自身特色,打造企业文化,加深消费者的印象,提升消费者二次复购率等,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关系营销是目前企业创业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业公司在前期应做好关系营销工作,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客户忠诚度上升,产品定位明确,有利于打造品牌,提升企业印象,加强宣传效果,稳定老客户,保证基础销售额,提升产品销售量。同时,基础客户群体是一个稳定的营销渠道,创业公司可以向客户提供产品营销、运维和售后服务,直接带动公司营收增长,优化售后服务,帮助创业公司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此外,老客户群体中有一部分是标杆客户,这类客户自带营销能力,因此,市场部要和标杆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定期给标杆客户试用新品,标杆客户在试用时完成推广营销,带动新客户,使宣传效果加倍,帮助创业企业开拓新市场。

2.3  平衡服务质量和成本的关系

创业企业的服务项目一般分为运维、开发定制、咨询和售后4个部分。其中,咨询和售后的成本相对较低,方便把控,但前期运维和开发定制投入变数大,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且存在入不敷出的风险。因此,创业公司一定要平衡好服务质量与服务成本之间的关系。前期开发定制、运维服务工作量大,而咨询服务工作较少,创业公司可以签订开发合同,根据工作量收费,以有效节约开发成本;同时,增加难度较高的咨询和售后收费,这样可以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缩减服务开支,实现企业服务质量与成本的动态平衡。

3   加强企业创业管理的措施

3.1  缩短研发回款周期

在创业前期,产品从开发到正式投用耗时较长,在产品正式投入使用前,往往要经历全方位、多维度测评。在该过程中,研发回款周期较长,不利于公司资金链条稳定,给公司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安全隐患,可能造成公司破产。因此,为保证公司资金流正常流转,销售人员、财务人员与运营商在决策前应该就回款问题进行充分协商,保证快速回款,将优先垫付定金的客户设立为优先级客户,提供优先服务,增强客户付款的主动性,缩短回款周期。 3.2  优化资金管理

企业是营利机构,盈利是企业的第一目的,因此,企业一定要加强资金管理,有效控制营销成本和管理成本,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创业型企业通过科学管理资金,前期加强资金预算与核算,有效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同时注重成本控制,保证公司经营活动有序进行。创业企业需要科学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降低财务杠杆,把控财务风险。此外,创业企业不能一味追求成本缩减与成本控制,需要积极创新思维,开发成本合理、投资回报率高的新项目,保证企业盈利。

3.3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现阶段,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在竞争激烈的当前环境下,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优秀人才、高端人才的企业,才能在广阔的市场中独占鳌头。因此,创业型企业要重视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用,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成长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同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爱护人才、稳定人才,保证公司人才队伍稳定,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3.4  优化高端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创业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高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源泉。创业初期的公司正处于人才短缺阶段,企业一定要加强培养人才,构建相应的培训机制,结合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培养适合企业的高端人才为本企业所用。创业公司如果具备相应条件,可以借助外包的形式,分出一部分业务,缓解企业部分压力,使人力资源部门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发现和培养高端人才,打造属于企业自己发展道路的高端型人才队伍,并适时地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后备队伍,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4   结语

现阶段,信息处于爆发期,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内容不断增多。对于企业来说,增加了创业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个中小型的创业公司,创业初期是第一道门槛,是企业发展的立足点或者夭折点。因此,创业型企业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探索细分经济市场,做好市场调研,打造企业品牌,保障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同时,企业还要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引进人才,加强财务控制,缩短资金回报周期,保证资金链稳定,提高决策科学性,重视新产品研发,积极开拓市场,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白朝胜.商业网络、创业战略选择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探微[J].经济研究导刊,2020(10):9,15.

[2]黄小彪.浅谈新企业的创业战略与创业管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5):163-166.

[3]长青,孙宁,张强,等.机会窗口、合法性阈值与互联网创业企业战略转型——支付宝2004-2019年纵向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20(2):177-185.

[4]吴琴,张骁,王乾,等.创業导向、战略柔性及国际化程度影响企业绩效的组态分析[J].管理学报,2019(11):1632-1639.

[5]温超,陈彪.创业学习、创业战略与新企业竞争优势[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9):139-152.

[6]张杨,吴龙飞.铜陵市民营企业基于二次创业背景下的品牌营销战略[J].对外经贸,2019(8):122-124.

[7]杜红.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的核心要素——人力资源与创业管理[J].国际学术动态,2004(2):25-27.

[8]李永慧,李华晶,贾莉,等.环境嵌入下社会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C]//第十届中国管理学年会,2015.

[9]沈超红,杜红.人才战略与创业管理[J].国际学术动态,2005(4):24-25.

第4篇: 大学生创业论文1000字

[摘 要]以创业资本理论为基础,构建创业农民的创业资本与其创业收益关系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和路径分析方法对CLD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创业资本对农民创业收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物质资本的影响最大;在影响机制分析中发现,三类创业资本在直接影响农民创业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中介效应,物质资本在人力资本和部分社会资本与创业收益之间、部分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与创业收益之间都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坚持完善物质资本支持机制,提升农民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战略,促进农民优质社会关系的建立,对于提高农民创业收益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创业农民 创业资本 创业收益

[中图分类号]F2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03(2020)01-0068-07

[收稿日期]2020-0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EKC假说和湖北的证据”(71973154)、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户生计重建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19YJA84000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农村中老年人口对新农保的选择:子女数量及性别结构的影响”(20205125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1.乐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智库特聘研究员;2.秦习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结构转型,农民合作社、庭农场、林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纷纷涌现,农民的创业已经从“被迫就业”过渡到“主动选择”的职业追求。追求创业收益是农民创业的主要动机。现有研究多从农民外出务工经历、个人特征对创业收益的差异化作用、获得创业收益的资本条件及其作用机制、获得创业收益过程中的障碍及其解决措施等层面分析创业收益,尚缺乏对农民创业资本与创业收益关系的整体构建,未剖析创业资本之间的联系,缺乏系统性。本文以农村地区农民创业收益为研究内容,构建“农民创业资本——创业收益”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实证检验影响创业农民获得创业收益的核心因素及其机制,探讨农民如何利用资本存量和获得的资本支持,提升创业效率并增加创业收益。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创业资本内涵与创业收益评价

农民创业者的心理特质、财务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着创业机会认识和利用的过程。[1]创业者的创业资本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综合,同时,创业所需的创业资本由个人资本中有创业价值的方面构成。创业资本可定义为创业农民拥有的具有创业价值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和。物质资本是创业运转的支柱,人力资本是创业运转的动力,社会资本是创业运转的基础。

农村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人拥有资本的差异化使不同创业资本在不同创业属性和创业环境下的组合方式不同。市场风险、资金亏损风险及外部环境风险要求农民利用多样性的、最优组合与协同的创业资本以规避或解决不确定性风险。从特定创业项目和创业环境看,创业资本的针对性越强,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1:农民的创业成败可以从创业收益得到反映,创业资本是其重要的决定因素。

(二)创业资本对农民创业收益的影响及其程度

物质资本是指可直接转换成资金的任何形式的金融资产[2],它是每一个新开办的农民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是创业资本发挥作用的重要工具和资源整合的核心,对创业企业的生存起着决定性作用。创业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购买设备都需要资金支持,资金紧缺将导致用于管理和技术方面的资金有限,产品和服务缺乏竞争力,财务资本不足往往是新生业务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3]在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时,丰厚的物质资本能让创业者拥有更多的资源消耗品,支撑更长时间以达到盈亏平衡点。

人力资本广泛定义为使人类在社会中具有生产力的能力和特征的总和。[4]人力资本逐渐成为农民创业生产和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力量,使创业者能够拥有更多的方法维持创业损耗。高知识水平能有效提高创业农民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并且能提高识别市场机会的能力、制定合适的创业目标,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创业者更有可能建立较为长寿的企业。[5]而创业农民拥有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迅速调整生产方式,更快地改进产品工艺和服务质量,能产生更高的生产效率,带动创业收益的实现。[6]

社会资本是指在目的性行动中被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7]创业的社会嵌入性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社会资本可以给创业者带来资金、客户和创业信息的优势。[8]网络资源和网络规模能提高资本回报率,增加农民创业收益。[9]创业农民与顾客、供应商与经销商等经济主体的关系即其拥有的市场性关系网络,其作用在于通过提高创业信息容量和降低信息成本来降低农民的关系成本。而与亲戚、朋友建立的社会性关系可以帮助创业农民获得那些较疏远的关系不愿意提供的资源。这种基于互惠和信任的亲友社会性关系网络与创业收益之间存在着显著正向关系。[10]

假設2:主要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构成的创业资本对创业农民的创业收益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创业资本对创业收益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效应

创业者创业之前的工作经历和受教育水平可能给创业者带来经济收入、资金积累。创业农民技能能成为获得工资性收入的工具。如果投资专用于创业的人力资本,将会使创业者具有较大的职业适应性,并最终表现为更高的物质资本。由于难以防范和监控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较高机会成本及机会主义行为,创业者往往求助于社会关系网络,从而使创业者从关系网络中获取物质资本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亲属网络规模和网络差异的数量和质量都因人力资本的提高呈现出提升态势。[11]农民创业多会寻求亲戚朋友的资金支持,血缘关系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核心[12],这些网络关系可以分担风险和促进正规和民间融资。[13]从农民创业模式看,部分创业农民会选择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企业等共有形式企业,创业农民与其他合作者建立了良好的社会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促进内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体各要素之间形成更加稳定的诚信与合作关系。

以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所体现的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影响[14],但是人力资本是否能发挥增收效应,受制于当地经济环境状况。[15]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经济水平的提升使东部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大,教育水平整体上更高,更易获得较高的收入。同时,经济水平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可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丰富了创业活动之前的资金筹集渠道,将给东部农民优质社会关系的建立提供更多机会。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因教育水平的提高带来的经济回报比东部农民要少。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西部农民外出务工多数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工作的比例非常低,导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不高。同时,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以亲戚、乡邻关系为纽带,通过介绍、带动的方式促进周围人群从事同一职业,使西部农民的社会资本存在趋同性,异质性社会关系网络较少,加剧了社会关系网络的收缩。社会关系不能有效扩大西部创业农民资金支持网络,筹资渠道较为狭窄。

假设3:三类创业资本对创业农民的创业收益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区域对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在调节作用。

  二、数据、变量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因变量的确定

本文利用CLDS(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获取创业收益的过程中创业资本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以2016年调查的农村个体受访者为样本,对样本的筛选基于如下原则:(1)保留农村社区年龄在18岁到65岁进行自雇的人口,自雇主要分为个体工商户和自由工作者,自由工作者将零散工、建筑工等非经营性自雇排除,并对非有效样本进行删除。(2)结合本文研究内容与相关文献选取合适控制变量,对变量观察值存在缺失的样本进行删除。(3)所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缺失值均在5%以下,采用回归预测法和预测均值匹配法补全,补全前后结果无显著差异。

农民创业的基本动机是为了维持个人或庭生计,创业主要目的是追求最大化的创业收益。参考温兴祥和程超的研究,采用单一的客观的财务指标,即自雇者在2015年的利润总额作为创业收益指标。

(二)变量选择及描述分析

农民创业收益的获取是对自身资本利用的过程,个人能力、经验、知识与社会资本是影响创业者进行创业评价的关键因素[16]。创业农民个人关系网络是其开展创业筹集注册资金的重要渠道,注册资金的增加能够显著增加创业首年回报,对续经营收益的获得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的改善能够帮助创业农民取得较好的创业收益。此外,社会性关系网络和市场性关系网络都对农民创业收益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而用筹资渠道和生意渠道数能很好反映创业农民的社会性关系网络和市场性关系网络,这里的生意渠道并非固定的中介,指的是给创业者介绍过业务或者生意的人數。

朱红根和康兰媛证实了创业农民的年龄、兄弟姐妹人数等因素对创业收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婚姻状况对创业收益影响不大;温兴祥和程超认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特征和创业政策环境存在差异,需要考虑地域因素对创业收益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兄弟姐妹数量、家庭同住人数、区域作为控制变量,能够很好地控制创业者在个人特质和家庭特征方面的异质性。

(三)分析方法

由于因变量创业收益是一个连续变量,本文运用最小二乘法(OLS)验证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创业收益的影响,将所要估计的农村自雇创业者的创业资本回报率方程如下:

revenuei=Cons+β1Regi+β2Edui+β3Skii+β4Funi+β5Busi+δiZi+ui(1)

(1)式中,revenuei为农村居民i的创业收益,创业收益以万元为单位,最高收入为60万元;Regi为农村居民i创业的初始注册资金;Edui为农村居民i的受教育年限;Skii表示创业农民i是否进行技能培训;Funi表示创业农民i的筹资渠道数;Busi为给创业农民i介绍生意的人数,即生意渠道;Zi是除创业资本之外,影响创业收益的其它因素;ui为随机误差项。βi反映农村居民自雇创业的资本回报率,即创业资本的变化引起的创业收益的增加值。模型中创业资本影响农民创业收益的具体变量和统计数据由表1给出。

三、创业资本的收益效应及其机制

(一)创业资本对创业收益的影响结果

为了验证不同创业资本对农民创业收益的影响,本文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前面的假设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模型2在加入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之,二者显示出对农民创业收益的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专业技能的影响更大。从模型3看出,筹资渠道和生意渠道对农民创业收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整体较人力资本弱,但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影响系数有所下降。在模型4中,加入注册资金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各项指标的影响系数均有所减少,并且注册资金的系数最大,假设1和假设2通过验证。模型5则是对模型4的稳健性检验,将创业收益作分段处理[15],分别为0~5万元、5~10万元、10~15万元、15万元及以上。可以看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农民创业收益的影响系数依然显著为正,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得到验证。

表2也报告了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除性别和区域变量外,其他变量对创业收益并无显著影响。在逐次加入创业资本变量后,性别之间的差异变得显著,男性比女性获得的创业收益更多,说明男性的创业资本更丰富。地域之间的差别非常显著,相较于东部而言,中部和西部农民具有更少的创业收益,并且这种区域差距非常明显。在不同模型中新增不同的创业资本后,区域之间的负向差距总体呈现递增趋势,说明区域之间各种类型的创业资本均存在较大差异,以东部的创业资本最为丰富,中部次之,西部最少。 (二)创业资本影响创业收益的机制分析

从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模型3在加入社会资本之后,人力资本对创业收益的正向作用有所减弱,并且在模型4中加入物质资本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正向作用存在显著负向变化。为了进一步弄清创业农民的人力资本对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对物质资本的影响机制,本文对理论模型进行路径分析。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如下:CMIN/DF值为1.709,SRMR值为0.036,NFI值为0.907,CFI值为0.956,IFI值为0.959,RMSEA值为0.034,均达到了适配标准,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路径系数反映了变量间的影响强度和显著性,并依据影响系数的显著性,变量关系显著用实线表示,否则用虚线表示。

在图1中,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对筹资渠道的系数分别为0.05和0.02,虽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二者对筹资渠道都具有较大正向作用,其中受教育水平的影响更大。具有技术优势和经营能力的创业农民更有可能获得资金借出人的青睐,并期待获得一定的回报。生意渠道数对注册资金的系数达到0.04,说明为创业农民介绍生意的人也有可能成为其注册资金的来源。注册资金对创业收益的效用大于生意渠道数对创业收益的效用,可能的原因在于生意介绍要通过市场才能对创业收益产生作用,市场的不确定性险使创业农民承担着交易带来的亏损险,而注册资金是创业农民直接投入生产,发生市场损失的潜在可能性较小。

(三)中介效应检验

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研究结论,本文采用回归方法验证了径模型中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详细结果见表3。在模型3和模型1中,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与创业收益、生意渠道呈显著正向关系。在模型4中加入中介变量生意渠道后,自变量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与创业收益之间的标准化系数仍然显著。由此可知,生意渠道在专业技能和受教育水平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随着受教育层次的提高,创业农民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具有优质资源的人,同时具有专业技能的创业农民会在无形中给生意介绍的人信心,促使其发挥关系人的作用。

从模型3和模型2可知,教育水平、专业技能和筹资渠道、创业收益、注册资金具有显著正向关系,并且在模型5中加入中介变量注册资金后,各自变量对创业收益的标准化系数仍然显著,说明注册资金在受教育水平、专业技能和筹资渠道与创业收益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教育和技能不仅能提高创业农民职业适应的能力,还具有提供创业资金需求的重要作用。筹资渠道对创业收益的影响系数大幅减弱,而在模型4中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对创业收益的影响系数无明显变化,中介效应还需进一步验证。

(四)区域的调节效应验证

考虑到东西部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较大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创业资本对农民创业收益的作用机制,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区域在教育水平与注册资金之间关系的交互作用和区域在筹资渠道与创业收益之间的交互作用。如表4所示,将区域与教育水平、筹资渠道标准化后相乘形式的交互项加入模型,结果显示教育水平与区域的交互作用显著为正(beta=0.07,p<0.1);从筹资渠道角度来看,筹资渠道与区域的交互作用显著为正(beta=0.08,p<0.1),说明教育水平对注册资金、筹资渠道对创业收益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区域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将东部和西部列为两个独立样本分别对教育水平与注册资金、筹资渠道与创业收益进行回归,当教育水平较低时,西部农民获得的基础教育将会比东部农民产生更多的资金回报,其原因在于东部农民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层次较高的工作,基础教育对工作回报贡献率较低,对东部农民创业的注册资金影响较小。西部农民多在层次较低的岗位工作,教育水平要求不高,具有基础教育的创业农民会获得更多资金存量。东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更强、方式更多、金融服务体系更健全,使得东部地区农民的筹资渠道更为丰富;与之相反,西部地区农民的筹资渠道非常狭窄。

  四、结论与进一步的讨论

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资本形态表现出来的创业资本对农村地区创业农民的创业收益具有促进效应,创业资本的获取是增加农民创业收益的主要途径。二是三种创业资本对农民创业收益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物质资本在创业收益的获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次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是创业资本对创业农民创业收益的正向影响过程中,资本发挥作用的形式不尽相同,教育水平、专业技能及筹资渠道都通过注册资金发挥显著正向作用。社會资本中的生意渠道数在人力资本与创业收益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优质社会关系的建立有赖于良好的人力资本的积累。

创业农民追求的是创业收益,以其拥有的创业资本实现创业收益,进而增收致富。但是,在以创业推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解决。

第一,国农村长期处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状态,市场化水平低,物质资本存在先天不足的状况。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的创业资本整体上存量偏弱,尤其缺乏物质资本的支持。虽然农民通过外出打工等方式获得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但无法满足创业所需的资金储量,创业的物质资本需要进一步充实。政府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对重大农业项目扶持性资金投入和引进民间资本,减轻农民负担,使部分货币资本留在农村。

第二,在农村创业的人群中,有一半左右的创业农民处于中年时期,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远不如城市同龄群体,缺乏知识的积累,仅仅依靠简单的劳动无法转化为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有效改善人力资本缺乏的状况,对从事制造业和农业创业的农民可以推广先进的技术成果,改变依靠资源维持企业生存的传统模式,使其逐步过渡到依靠科技促进企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因此,需对新一代农民加大初等教育的投入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向创业农民推广先进技术成果,改变依靠资源维持企业生存的传统模式。

第三,不同群体、不同区域对创业资本需求存在差异性。对于返乡农民工来说,城市工作经历会给其带来部分资金积累,资金需求相较于未外出农民更少,但也不排除创业活动本身需要高额资金的情况。从村庄角度看,不同的村庄拥有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人力资本状况存在差异,对于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村庄来说,购买资源的资金花费更少,更多需要的是一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与东部相比,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化程度较低,农民的创业资本呈现出多方面匮乏的状态。因此,对创业资本的支持应该区分不同群体和区域,满足创业农民不同类型创业资本的需求。

第5篇: 大学生创业论文1000字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品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创业品质包括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三方面。应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在创业精神的激励下,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使其具备强烈的驱动力、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决断力、高效的执行力和流畅的应变力。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创业精神 创造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虽然各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仍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从各国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无不是以培育具有创新创业品质的人才为主要目标。一个人是否具备创新创业品质决定了其创新创业成功与否,决定了其能否成为一个创新创业型人才。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

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创新创业品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在具备一定知识和能力基础上所展示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其核心要素体现为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三方面。

(一)创新意识(innovative)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创新的要求的动力。”大学生创新意识就是大学生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包含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等因素。

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创新意识具有开拓性、独创性、联想性等特征,主要包括问题意识、发现意识、怀疑意识、捕捉机遇和灵感的意识等。在国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只重视大学生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资格的获取,而忽视职业品格和为科学献身精神的培养,忽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怀疑意识、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培养大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创新思维,使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够另辟蹊径、独树一帜。

(二)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

“创业精神”概念最早出现于18世纪。20世纪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将创业精神看作是一股“创造性的破坏”力量,管理学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将这一理念更推进了一步,称创业者是主动寻求变化、对变化作出反应并将变化视为机会的人。我们认为,创业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具有开创性的意志、信心、勇气和个性等情操特征。

创业精神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它要求大学生有伟大的理想与抱负,强烈的事业心、奋斗精神、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把握创新机会,养成自己独特的创业个性和创业意志;以创业心态和创业精神对待工作,并以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要求自己,形成创业行为模式。

(三)创造能力(creativity)

创造能力就是创新创业能力,也可以简化为创造力,是在知识学习和的经验积累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和科学加工,从而产生新思想、新概念、新知识、新方法,并应用它们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战略、计划、实施、财务、项目、时间等管理能力的综合。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隐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特征,是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知识的现实体现,是大学生运用已知的信息、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创业需要多方面条件的支撑,诸如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资金和个人品质等。创业资金是创业的物质前提,创业知识为创业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体系保证,创业能力则使创业资金增值成为可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发展模式,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培训模式,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实践教学内容。

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现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之中。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相比较而言,创新意识是一种主观认知,创业精神是一种心理个性,而创造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将创新创业知识与社会物质条件相结合的过程,并最终体现为创新创业成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我国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导向”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我们认为,由于不同行业或企业对创业者的要求不同,也由于个人能力结构和能力内容的差异性,创新创业能力要求也不一样,从实践状况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能力素质要求也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其应当存在而且可以存在一个通用模型,否则创新创业教育也就失去了根基和方向。我们试图构建这样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模型: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在创业精神的激励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应当具备强烈的驱动力、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决断力、高效的执行力和流畅的应变力。

(一)强烈的驱动力

强烈的驱动力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并获得成功的动力因素,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观。最终决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寿命的,不是创新创业的现状,而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能,即驱动力。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是激励自己创业的不竭源泉。

(二)敏锐的洞察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敏锐的洞察力是指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从总体上直接加以认识和把握,以一种高度简练、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的实质,并迅速解决问题或对问题作出某种猜测的思维形式。我们认为,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包括以下几部分:

(1)观察力:对世界、国家、行业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企业内部商业运营态势,有客观的认识,善于把握企业运作的基本技术和技巧;

(2)敏锐力:在收集、处理、分析信息基础上,善于捕捉来自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以获得感知,觉察现存社会中商品或服务的存在的缺漏、瑕疵,发现现有事物的发展方向,并对新兴事物充满浓厚情趣;

(3)独创力:经过科学分析,发现对现有的市场和产品具有很大创新意义的“创新点”,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这些创新点;

(4)平衡力:分辨、平衡自己和他人的创新点;

(5)判断力:对社会需求和自己的创新点作出正确的判断。

本文来源:https://www.365978.net/zishufenlei/558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