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65978.net--云】

第一篇: 范云《咏寒松》原文阅读及答案

寒松赋原文及翻译答案

原文: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解释翻译

无地势以炫容,炫容:夸耀外形。炫,夸耀

芊眠:茂密状

捎云蔽景:意思是与景物相掩映

穹石盘薄而埋根,穹,高、石盘薄:牢牢地埋根:扎根

林野惨栗,栗:颤抖

山原愁悴。悴:憔悴

彼众尽于玄黄,玄黄:天地,指大自然的变化

然后知落落高劲,落落:孤零的`样子高劲:高大峻拔

亭亭孤绝。亭亭:孤高的样子绝:极

甘冒霜而停雪,停:(使动用法)使雪停止

叶幽人之雅趣,叶:遮庇相合

物莫与隆。隆:高

雨露所以资其丰。资:帮助丰:茁壮成长

擢影后凋,擢:耸起长高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乱: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一段。负:担荷,此作“具有”讲

谅可用而不用,谅:确实

固斯焉而取斯。固:此指鄙视。取:取法。

翻译:

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俗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它。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炫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坚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多少年。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别的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翠繁茂。然后人们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独行。它不改变自己的外形,也不改变自己的内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它和隐士君子的志趣气节相投,它坚定不拔,超乎万物。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雨露使它更丰茂。它身影高耸,千年茂盛。它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它不学春天的桃李也不学秋天的梧桐。

身为栋梁之材却不为人知,顶风冒雪,却没人为它称奇叫绝。实在是空为有用之才,有人鄙视它,却也有人取法它。

第二篇: 范云《咏寒松》原文阅读及答案

《范雎说秦王》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范雎说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

)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

)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①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②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菱水③,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④,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终身蔺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⑤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

)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注释】①骨肉:这里指宣太后与秦昭王的母子关系。②厉:通“癞”。③菠水:即溧水,在今江苏省西南部,邻近安徽省。④蒲服:同“匍匐”。⑤ 慁(hùn):打扰,烦劳。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庭迎

庭:通“廷”,在朝廷上

B.范雎谢曰

谢:道歉

C.皆匡君之事

匡:纠正

D.无以饵其口

饵:食物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人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A.以而所以

B.乃与有以

C.乃而有以

D.以与所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请范雎赐教,范雎接连三次说“好,好”,却义不具体陈述,主要是他认为自己客处他乡,与秦王关系疏远,想要面陈却不知秦王的心意。

B.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关系牛疏。文王却一与他交谈,就任命他做太师,最终,据有大下而成为帝王。

C.范雎担心自己像伍子胥那样进献谋略,却被禁闭起,义担心自己会得到像箕子、接舆那样装作发狂的耻辱,因而不敢向秦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D.范雎认为秦王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伪装迷惑,没法洞察奸佞,可能会导致王室覆火,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这是他最感到害怕的。

8.下列用“/”给文中划波浪线音|5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B.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C.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D.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4分)

(2)秦王跽曰:“先牛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牛乃幸至此,此大以寡人慁先牛,而存先王之庙也。”(6分)

参考答案

5、D 饵 喂

6、D

7、C 何忧 何耻乎 看出

8、A

9、

只是怕臣死之后,天下人见我因尽忠而死,所以闭口不言,停步不前,没有人肯到秦国来而已。

秦昭王长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呢!秦国地处偏远,寡人又愚昧无能,有幸承先生到来,这是上天让寡人得以麻烦先生,保存先王的宗庙啊”。

背景:

据《史记》记载,范雎随秦使王稽由魏人秦后,并没有引起昭王的特别重视,昭王并没有立即召见他。为了能使自己的治国才能得以早日施展,范雎不得已给昭王写了封上书,向昭王自荐,并希望他能召见自己,以便进一步陈述自己的治国谋略。昭王读信后大悦,并立即下令召见范雎,这篇文章便是秦王召见范雎时两人的谈话。

注释

1、庭:指宫廷。旧本《古文观止》此句作“王庭迎范雎”,按原文“王庭迎”下无“范雎”二字。

2、幸:表示尊敬对方的用语。

寡人:古代诸侯向下的自称。即所谓诸侯自谦是“寡德之人”。

3、跽:古人席地而坐,姿势是双膝着地,臀部坐在自己脚跟上。“跽”是双膝仍然着地,而把上身挺直起来;是一种表示恭敬,有所请求的姿势。也称为长跪。

4、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博闻多谋,处殷之末世,不得志,垂钓于渭水之阳,后遇文王辅周灭殷。文王:姬姓,名昌,生前称周西伯或西伯昌,武王灭殷后追谥文王。遇吕尚于渭水北岸。

5、太师:商周之际高级武官名,军队的最高统帅。与后世作为太子的辅导官或乐师的“太师”,名同实异。

6、擅天下:拥有天下。按文王生前未及“擅天下”,也未“身立为帝王”。这里是合文王、武王二人笼统言之。

7、羇(jī)旅:作客他乡。

8、匡君:纠正君王的偏差错误。

9、骨肉:这里指宣太后与秦昭王的母子关系。

10、厉:借作“癞”。

11、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史记》据《世本》、《大戴礼》定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2、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创者夏禹、商汤、周文王。

13、五伯:即春秋五霸。这篇文章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4、乌获:秦国力士,传说能举千钧之重。秦武王爱好举重,所以宠用乌获等力士,乌获位至大官,年至八十余岁。

15、奔、育:孟奔(一作贲)、夏育。战国时卫国人(一说齐国人)。据说孟贲能生拔牛角,夏育能力举千钧,都为秦武王所用。

16、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楚平王杀其父兄伍奢及伍尚,子胥逃奔郑,又奔吴,帮助吴王阖闾即位并成就霸业。橐(tuó):袋子。昭关:春秋时楚吴两国交通要冲,地在今安徽含山县北。伍子胥逃离楚国,入吴途中经此。

17、蔆水:即溧水,在今江苏省西南部,邻近安徽省。

18、蒲服:同“匍匐”。

19、吴市:今江苏溧阳。《吴越春秋》卷三:“(子胥)至吴,疾于中道,乞食溧阳。”

20、阖庐:吴王阖闾,前5至前4在位。

21、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封于箕(今山西太谷东北)。因谏纣王而被囚禁。武王克殷,才得到释放。接舆:春秋楚隐士,人称楚狂,曾唱《凤兮》歌讽劝孔子避世隐居。据史籍记载,箕子、接舆都曾佯狂,但未见有“漆身为厉”的事。

22、蹶:跌倒。

23、太后:指秦昭王之母宣太后,姓芈。秦武王举鼎膝部骨折而死,子昭王即位才十九岁,尚未行冠礼,宣太后掌握实权。

24、保傅:太保、太傅。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这里泛指辅佐国王的大臣。

25、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等祭祀祖宗的处所,引申为王室的代称。

26、慁(hùn):打扰,烦劳。

参考译文:

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阶前迎接他,很恭敬地行宾主之礼。范雎谦让不肯接受。接见范雎当天,凡是看见范雎的人,无不敬畏肃穆。秦昭王斥退左右,宫中空无一人。秦昭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愿意教导寡人什麽呢?」范雎说:「喔,喔。」隔一会儿,秦昭王再度请求。范雎仍说:「喔,喔。」这样的`前后三次。秦昭王长跪说:「先生不愿意教导寡人吗?」

范雎谢罪说:「不敢如此。臣听说当初吕尚遇见周文王时,不过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钓鱼。像这样,双方交情是很疏淡的,可是一次交谈,周文王便立他为太师,载他一同回去,这是他们交谈很深入啊。所以周文王果然得到吕尚的辅佐之功,据有天下,身为帝王。假如当时周文王忽略了吕望而不肯跟他深谈,那么周便没有天子的德行,而周文王武王也就无从成就王业了。现在臣只是客卿,和大王交情疏淡,而所要陈述的,都是匡正君臣的事,又处在大王的骨肉之间。臣虽然愿意陈述一片愚忠,但还不知道大王的心意。大王问了三次,臣之所以没回答,就是这个缘故啊!

「臣并非有所畏惧而不敢说。即使明知今天说了,明天就有杀身之祸,臣也并不害怕。只要大王相信并且实行臣所说的话,即使死亡,臣也不以为痛苦;即使逃亡,臣也不以为忧愁;用漆涂身,成为癞子,披头散发,成为疯子,臣也不以为耻辱。五帝那样的圣人也会死,三王那样的仁人也会死,五霸那样的贤人也会死,乌获那样的力士也会死,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会死。死,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在必然会死的形势下,能够对秦国稍有补益,这是臣最大的心愿,臣有什么可害怕的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逃出昭关,晚上赶路,白天藏匿,到了蔆水,没有食物充飢,跪爬着在吴国市上行乞,终于复兴吴国,使阖庐成为霸主。如果臣能像伍子胥那样进献计谋,即使遭到幽禁,终身不再相见,臣的主张已经实行,臣还有什么忧愁呢?箕子接舆,涂漆在身上成为癞子,披头散发装做疯子,对殷楚并没有帮助。假如臣和箕子接舆一样,但可以有助于所敬佩的贤主,这是臣最大的荣幸,臣有什么可羞耻的呢?

「臣所担心的,只是怕臣死之后,天下人见我因尽忠而死,所以闭口不言,停步不前,没有人肯到秦国来而已。大王上怕太后的威严,下被奸臣丑态所迷惑,住在深宫里,不离保母师傅的左右,终身迷惑不明,无人帮助您辨别奸邪。这样下去,大则国家灭亡,小则自身孤立危险,这才是臣所害怕的。至于穷困耻辱的事,死亡放逐的祸患,臣并不害怕。臣死而能使秦治理得好,胜过活着啊。」

秦昭王长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呢!秦国地处偏远,寡人又愚昧无能,有幸承先生到来,这是上天让寡人得以麻烦先生,保存先王的宗庙啊。寡人能受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福佑先生,不抛弃先王的遗孤啊。先生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今后不论大事小事,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能毫无保留地指教,不要怀疑寡人。

范雎再拜,秦昭王也跟着再拜。

第三篇: 范云《咏寒松》原文阅读及答案

范云《咏寒松》原文阅读及答案

咏寒松

【南朝梁】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⑴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松树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⑵本诗三、四两句塑造了怎样的松树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⑴前两句分别从枝和叶落笔,描写了松鼠的伟岸参天、舒展青云、正大刚直的特点。

⑵三、四句写松树的挺拔坚强,不为厉风暴雪所屈,凛然贞烈的气概。表达诗人对寒松般的坚贞高洁、伟岸不屈的浩然之气的钦景敬之情。

简析:

范云以精巧的语言咏出寒松的节操与贞心,修条与密叶乃青松之形,劲节与贞心乃青松之神。青松傲雪独立,流经千年的岁月依然青翠挺拔。那风雪不动的"巍然,那 稳若磐石的坚毅,实则寄寓了范云理想的人格。松的魅力,于入尘出尘中,犹为令人神往。有时,雪枝怒展,白甲披身,俨然立马沙场的武将,飒爽英姿;有时,晏 然自处,遁迹白云,却似形迹飘忽的隐士,不与红尘同步。

第四篇: 范云《咏寒松》原文阅读及答案

清·陈维松《醉落魄·咏鹰》原文阅读答案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

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①词借咏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声色俱厉,可见作者在郁闷中进发之愤慨。词人概作于作者旅寓河南期间。

②堵:一般为用于墙的量词,词中形容山高。

③“风低”句:写鹰在广阔平原上迅疾低飞。削碎,犹“划破”。

④寻呼处:行猎地方。寻呼,即呼鹰逐兽。杜甫《壮游》:“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⑤身手:指才能、本领。和谁赌:没有机会与别人比高低。

⑥轩举:昂扬貌。

⑦汝:指鹰。

译文:

几座山峦像墙般低矮,鹰在广阔平原上秋风迅猛急速地掠过大地。天空澄清静谧古今不变。醉酣敞开貂裘,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

男儿的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啊!月黑天的时候,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

[讲解]

词的题目为“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识似更恰当。开篇“寒山儿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下得极新颖而重拙,有此二字,凌厉激荡的气势喷薄欲出,堪称炼字的典范。接数句以“袒貂裘”、“略记”写出词人浩茫风度,为后文铺垫。下片兴感,“男儿”三句极豪迈,又极悲愤,精警无匹,如干将出匣,寒光射人。此等句是他人想不到、写不出者,最能代表迦陵词“鼓舞风雷”、“蹈扬湖海”的特色。末二句以荒莽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后作含蓄的一折,特别凸现词人九曲黄河般的积郁之情,力量沉厚。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读本篇不仅令我们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赏析

词人陈维松是在清初开一代风气的大,他的词作壮彩英思,具有蹈扬湖海的气势。《醉落魄。咏鹰》是他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词的背景依然是北方中原大地的秋天,在衬维松的词中,北方的秋景最能与他本人气质中发扬蹈厉的气象相合,因此,词人在这个背景中的词作,往往极富特色。词的前两句仅仅用十一个字,即勾勒出了深秋开阔而苍凉的图景,描绘出雄劲勇猛的猎鹰形象。疏疏的几座山峰能使大地的气象更为空旷萧条,一个寒字渲染出瑟瑟秋意。掠过大地疾飞的鹰带来一阵劲风,锐利雄姿顿时跃然纸上。接着一句“秋空一碧无古今”却在情景上陡然一转,骤然改变了前两句中略带萧飒和冷厉的的气氛,把一片高朗辽远的景象带入词境,使醉后袒开貂袍豪气干云的作者与这一片广袤的原野苍穹以及“无古今”的悠长岁月融合在一起,更显示出词人苍劲雄放的词作风彩。然而,这一幅高昂挺拔的途径却在上片的结句上紧转直下——“略记寻呼处”,原来,这不过是词人对当年景象依稀的回忆,那只威猛飞扬的鹰并不存在与眼前的现实中,词人不能不感叹时光的流逝,豪情中渗透的是无法掩饰的悲凉。

下片的情绪直承上片的气氛,词人赞叹男儿矫健的身手和不减当年的昂扬勇烈精神,但是男儿的身手猛气却找不到用武之地,词人从党内年高拔啊的追忆中醒来,人世的现实又回到了他的眼前。

词人愤怒与“人间多少闲狐兔”——那些制造人间不平的小人正在为非作歹,于是在有如沙黄月黑,狐兔横行之际的世道上,词人呼唤着猛鹰来惩治这些丑恶,也就是在呼唤着人间的正义。可是,不能否认的是,词人寄绝大希望的鹰只存在与词人的想象中,“此际偏思汝”的一个思字,说明了这只鹰的非现实性,因此,不论词人对男儿身手好奇,猎鹰的威武勇猛表现的多么淋漓飞扬,在词中呈现的显示状况荏苒是沙黄月黑,狐兔横行,而词人呼唤的正气还只是一片虚空中,未见降临。因此这首雄奇壮浪的词章固然“声色俱厉,较杜陵”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枭鸾分“之句更为激烈”(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但他所隐伏的,仍然是词人难以追寻人间真正勇烈与正义的悲愁愤慨。

赏析二:

陈维崧被誉为清初词坛第一人,生于明天启五年(西元1625)十二月初六,字其年,号迦陵。“维崧”一名出自《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是国运长存,子孙贤惠之意。因学渊源,他自幼聪慧,才思敏捷,10岁时即能代父援笔作序,倚马千言,瑰玮奇丽,令同行与长辈折腰。少年时拜当时文坛巨擘吴伟业、陈子龙为师。其诗流丽风化,语多涉六朝初唐之习俗;其词风格雄壮,因身处明清易代之际,故词多家国之忧,波澜壮阔。

词的题目为“咏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识似更恰当。[1]

这首词大概写于他流寓河南之时。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词人善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但却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寒山”“秋风”“碧空”为雄鹰翱翔提供了一个广袤、辽远的天地。“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这“风”何以如此迅猛急速?原来是雄鹰在平原上高速低飞而激起的,这就从一个侧面写出鹰的凌厉激荡之势。凝望鹰的刚毅奔放的身姿,词人就不禁要心潮澎湃了:“我,能像这自由翱翔的鹰一样拥有广袤的天空吗?”紧接着的一句“秋空一碧无今古”,既写秋空之澄澈静谧,又揭示了词人心潮之澎湃跌宕。“无今古”,即不分今古,古今同一。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而此时头顶上的深邃的“秋空”仍是静止不变的。江山亘古如斯,而人呢,却是华年难驻。那些个流走的日子中,依稀清晰的怕就是“醉袒貂裘”的出猎场面。“略”是“大略”“约略”之意。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杜甫《壮游》诗中云:“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渴望浴血疆场、杀敌报国的雄心徒成空梦,那只好在游猎的追逐中找到一点精神的寄托了:这才是古今诗家醉中的愁、醉中的怨。

《蕙风词话》中说,好的词多擅暗转,即上下阕之间过渡自然巧妙。就此词看,其过片一句“男儿身手和谁赌”,用议论句,转得很妙。顺上阕驱鹰逐兽的场景直抒发胸臆,表达了自己的牢骚不平,出语豪迈、悲愤,且精警犀利。空有一身武功绝艺,却只能在猎场上与人一赌高下,未免无聊。“和谁赌”暗藏了怀瑜握瑾而不见用的抑郁寡欢。“老来猛气还轩举”则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心。为什么有如此的壮怀呢?紧接的一句“人间多少闲狐兔”,交代了词人发愤图强的原因。“闲狐兔”其实是奸佞小、恶人的代称。因为人间尚有很多的恶人、小人,在侵凌着正义和善良,所以“我”寝食难安,立志要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去惩奸除弊,还人间以公道。这就是词人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下阕末尾两个句子,用荒莽的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余作含蓄的"曲折,呼应篇首的“寒山”二字。月黑沙黄,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是特别地想你,渴望能像你一样搏击于寥廓的天宇。着一“偏”字,可见出此人对鹰的喜爱。“此际偏思汝”有言外意,即“此际谁知我”,就是说,在这样落寞的时候,又有谁能欣赏“我”呢?在陈的不少词作中,鹰的形象多是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的词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四十诸生,落拓长安”,(陈维崧《沁园春·赠别芝麓先生》),陈维崧入清曾补诸生,未中举人,兼家道中落,直到四、五十岁,仍未谋得一官半职,生活贫困不堪。这首词应该是在这样惨淡的境况下写成的吧。全词虽多不得志之幽愤语,却极具“鼓舞风雷”“蹈扬湖海” (陈廷焯语)的沉郁之气与“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为感奋人心。

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读这首词不仅令人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相关试题及答案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五篇: 范云《咏寒松》原文阅读及答案

爱莲说与寒松赋阅读训练及答案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④甘冒霜而停雪 停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参考答案:

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使(雪)停止。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3.答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评分:对喜欢莲、寒松原因的分析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第六篇: 范云《咏寒松》原文阅读及答案

范云《送别》阅读答案附赏析

送 别

范 云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

空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注】范云:字彦龙,南朝齐梁间诗人。

(1)“东风柳线长”一句开篇写景,这对后面写离情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表现了“妾”送“郎”时怎样的情感?

答案:

(1)①东风袅袅,柳丝飘拂,以暖意融融的春景来衬托下文的离别之情,使离愁更浓。(2分)②“柳”,留也。“柳线长”,比喻兼双关。表现出对男子离去的“留”恋不舍之情。即景抒情,富有韵味。(2分)(4分。意思对即可)

(2)先以酒未尽、泪千行等细节表达离别的愁苦之深、留恋情浓;再以“但恐鬓将霜”传达出时光蹉跎、红颜易老的慨叹和别易见难的担忧;末句则表达了对爱人早日归来的殷切期盼之情。(4分。写出两点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

二:

(1)诗歌第一句“东风柳线长”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体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特征?(3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起兴的手法。(1分)作用:①抓住“东风”“柳线长”等物候特点,点明时间。(1分)②为人物的出场营造出伤感的氛围。(1分)(柳丝长垂,渲染了离别的气氛,映衬出主人公离别的不堪,自然就烘托出饯别之际的凄苦心情。)(意思对即可)

(2)“未尽”句说的是饯别还未结束,女主人公就已泪千行,悲不堪言。(1分)运用夸张手法刻画了一个悲悲切切、难舍难离的感情丰富的妻子形象。(2分)(“未”“已”两个时间副词表现了动作起讫之快,有力刻画出女主人公凄然相向的"离情之苦。)(意思对即可)

三:

1、“东风柳线长”一句开篇写景,试分析这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这首诗的中间四句是如何表现了“妾”送“郎”时的情感的?

作者

范云(451~5),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范云六岁时随其姑父袁叔明读《诗》,“日诵九纸”。八岁时遇到宋豫州刺史殷琰,殷琰同他攀谈,范云从容对答,即席作诗,挥笔而成。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中,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赏。从北魏还朝,迁零陵内史,又为始兴内史、广州刺史,皆有政绩。萧衍代齐建梁,任为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霄城县侯。居官能直言劝谏,天监二年病故,享年五十三岁。范云病故后,梁武帝闻讯痛哭流涕,即日御驾临殡。死后追赠侍中、卫将军,赐谥曰文。

第七篇: 范云《咏寒松》原文阅读及答案

《看松庵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 ①九节筇(qi?ng):一种竹杖。②唶(j i?):赞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可茹 茹:吃 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

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D. 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答案】B

B放入语境中,“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显然,选项中的“秀”是说山峰的,应为“秀”之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 B.蛟龙潜于其中

不如因善遇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 D.今乃以"看松"名庵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答案】D

A“因”:一为“因此”,一为“趁机”。

B“于”:一为“在”,一为“比”。

C“而”:一表修饰,一表转折。

D“乃”:都是“竟然”。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 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答案】C

将每个句子都放入文本具体语境中去,不难发现:②是说薜萝,“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3说的是南望闽中数百里的嘉树,“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5说的是章三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宋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答案】B

从文本“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看,原文只说那里(环中亭)可以弹琴下棋饮酒,于是就在那里建了环中亭,并没有说自己在所建的三个亭子里弹琴、下棋、喝酒。

13、把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答案:(1)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

(2)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

【参考译文】

龙泉有许多高大的山峰,它的西南方向一百多里处的其它山峰更为高深,有一座四周高耸突起而中间低洼,其形状像箕筐一样的山,人们因此称之为“匡山”。匡山上有许多髯松,满眼的松枝高耸插入高空的云中,松树的颜色清新翠绿,光彩照人,像是用水洗过一样。松树身上的薜荔和女萝非常茂盛,横向铺展几十丈,薜萝的叶片嫩绿可咽食。松根处的茯苓,它的大小像斗一样,还掺杂有黄精、前胡和牡鞠的嫩苗,采摘它们可以吃。

我的.好友章三益喜欢这里,在那匡山里面新修建了草舍。草庵西南若干步的地方,有两个深潭,蛟龙潜藏在那里面,云彩轻盈明亮地升腾上来,一会儿就覆盖住了山谷,云彩的颜色是纯正的白色,白茫茫像大海一样苍茫没有边际。大从东面吹来,浮云随即飘然而去,章君又建造了烟云万顷亭。草庵的东北方向又若干步的地方,山更高,峰峦更加陡峭,气势似欲连接天空,向南眺望闽中数百里的地方,秀美的树木帖伏在地上像荠菜一样,章君又建造了唯天在上亭。草庵的正南面又若干步,地势明亮高远爽心洁净,东面西面北面的众山峰,都争斗着各自的秀美呈献着各自的形状,让人喜爱游玩忘记了疲倦,加上那里可以弹琴、下棋,可以提挈着酒器饮酒,没有不适宜的,章君又建造了环中亭。

章君吟诗读书的闲暇,穿着鹤氅大衣,拄着九节竹杖,逐一在三个亭子中游玩。回来后坐在草舍中,回头斜视着髯松,髯松像善士、巨人一样环绕卫护在身边。章君注视髯松良久,精神与髯松凝聚结合在一起,物和两相忘却,恍然像是与千年以上的古代的豪杰共同说话一样。章君非常快乐,站起来穿上谢公屐,每天在万棵松林间唱歌吟诗,木屐的声音锵然合乎节拍,与歌声相互应和。髯松似乎理解章君的心意,也轻轻地发出笙箫般的声音来相互娱乐。章君赞叹说:“这是所得到的观看松树的乐趣啊。”于是就用“看松”来命名他的草舍。

龙泉有名望的人,听说了章君的行为后怀疑他说:“章三益具有济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现在却用‘看松’来命名草舍,像是隐居者的行为,难道是鄙视世俗的搅扰而不亲近它们,或者认为这些人不值得结交,而从松树那里有所获取吗?”金华的宋濂私下不认为是这样。那些植物之中,秉持坚贞刚直的正气的,只有松树拥有最多。我曾经深深地思考它,那些一旦气势可以伸展,树根蕴藏者,草根收敛者,没有哪个不振作突出,舒展花朵,来展现自己的美丽于一时的。等到那深秋空气清冷的时候,霜露降下之后,就都枯黄陨落而没有剩余了。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章君的处世,与松树为伴,就有用来自立的高峻品质;等到他因为时事而出仕,自己坚持刚直坚贞,不被众人的议论所改变,最终能够建立事业功勋而泽被百姓,章君最初未曾与松柏精神相违背。有的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牵强地认为章君是忘却了世情,因而对章君出仕与退隐之间的不同提出了疑问,恐怕是不应该的吧!

本文来源:https://www.365978.net/ziranzuowenzhuanti/52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