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65978.net--树】

通过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警察技能,才能更好的把工作做好、做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加强作风建设党课讲稿: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集合【汇编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加强作风建设党课讲稿: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集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在领导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其中,习近平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时俱进丰富、拓展和深化了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为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良好的作风是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德为上,树立“以德立身”的观念。一些党员干部把理想信念藏在身后,才会蒙蔽初心,迷失方向。被查处的腐败分子,之所以跌入违纪违法的陷阱,从根本上讲就是把初心和使命抛到九霄云外了。初心是引航灯,指引前进的方向。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回归初心,找到来时路,才能不迷路、走错路。习近平曾强调,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党员干部要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以新时代理论武装头脑,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良弓在手,贵在速发。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此心不敢不尽,此身不敢不劳”的意识,为公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办事要“思心一至,不闻雷霆”,在自己的岗位上,在有限的时间里为百姓做更多的好事、谋更多的福祉。培育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传统美德为人处事,恪守仁、义、礼、智、信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勇于承担职业责任,认真履行职业义务,严格遵守职业纪律,充分体现职业风范。深入理解“领导就是服务”的深刻含义,以奉公为德、清廉为荣、谋私为耻、利己为羞的道德精神和道德责任,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做到知荣明耻、扬荣抑耻,既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又要成为闪光放彩的道德标杆。
  政坚持廉为要,树立“以廉正身”的观念。部分党员干部也因思想慵懒,患上了“空调病”,不深入基层调研,不走进农家院坝访民生,不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遥控指挥,沦为“甩手掌柜”“大概先生”,这是作风漂浮的表现。不熟悉基层实际,制定的政策只会是闭门造车;不清楚群众的想法,研究的举措只会是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精准的数字、再精致的材料都只能是表面文章,只有深入基层调研,才能收获“真材实料”。突出政治要求,注重靶向治疗。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央八项规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党纪法规,聚焦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聚焦深化改革和攻坚克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整治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敬畏、不在乎、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喊口号、装样子的种种表现,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不作为问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要当“店小二”,经常到基层“跑堂”,摸清家底、熟悉情况,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与群众打成一片。党员干部只有对群众所需所盼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科学规划,匠心施策,突破发展的“瓶颈”,真正实施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民生工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防止和克服贪图安逸、追求享受、讲究排场、挥霍浪费的腐朽思想;甘于清贫,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存正气、禁贪欲,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诱、不为人情所扰。牢记“两个务必”,树立严谨、俭朴、廉洁的工作和生活作风,谨于行事,慎于交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夙业在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良好作风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壮大。要扎紧扎密扎牢制度笼子,完善公务接待、公务出差、公车配备使用、福利津补贴等制度规定,形成科学有效、体系完善、高效运行的制度规范。各级党委(党组、党支部)要督促本单位持续开展“四风”问题自查自纠,对本单位自查中发现以及受理举报的违规公款吃喝、“一桌餐”、滥发福利和津补贴、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公车私用、违规使用办公用房等“四风”问题线索全面梳理,并及时报单位纪检部门备案。
  坚持政绩为本,树立“以绩壮身”的观念。一些党员干部往往心浮气躁,急躁不安,“这山望着那山高”,把基层当成“跳板”,把挂职当成“镀金”。缺乏务实的工作作风,缺乏党员干部职责的认知。作为党员干部当多一些厚实质朴,少一些能言善道;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求真务实,少一些敷衍塞责,不动“歪脑经”、不走“捷径路”,不耍“假把式”,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艰苦的岁月往往使人进步,使人练就真功夫。当前,正是党员干部用好真功夫的时候,突发的疫情和多年未遇的洪涝灾害,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党员干部应在此时深入抗疫和抗洪一线为百姓排忧解难,方显自身价值。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弘扬“升米公事”的作风,拿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魄力,把事情往前赶,把工作往实里抓,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让群众有盼头、得实惠。勤勉务实,力戒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尊重客观实际,遵循自然规律,不赶浪头,不出风头,做加快发展的实干家和促进派,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在真抓实干中开拓前进,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党全国全军形成风正心齐气顺、想干会干实干的浓厚创业氛围。要开展好作风建设大整顿,发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干就干好”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推动干部转变作风、增强纪律观念、改观精神面貌、提升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靠前服务。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要当好征战沙场的战士,牢固树立“三种”观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战到底。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笃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坚持不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我们必能以好作风护航干事创业,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第二篇: 加强作风建设党课讲稿: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集合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员干部一定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更好的形象,管好自己、管好单位、管好家人、管好部属,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正确对待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干部的权力越大,越容易成为人家利用的目标,也越容易受到金钱美色、吹拍奉承的包围,考验就越严峻。掌握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但任何针对权力的监督机制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主要还在于人的因素,在于党员领导干部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正确对待地位,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念。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一个干部如果一味靠地位和权力来树立威信,而不是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密切联系群众,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上来,那是树不起来的。各级党员干部要破除“官本位”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公仆意识,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

  正确对待利益,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念。要摆正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个人的正当利益理应得到尊重、受到保护,但决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坑害国家与集体利益。要充分认识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固然跟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作为党员干部,没有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没有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个人的本领再高、能力再强,也干不成事业,我们绝对没有把个人利益摆在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的理由。要正正派派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官。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好品行,牢固树立党性观念和自律观念,面对利益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格廉洁自律,认真勤政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长期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三篇: 加强作风建设党课讲稿: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集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时俱进丰富、拓展和深化了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为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良好的作风是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德为上,树立“以德立身”的观念。一些党员干部把理想信念藏在身后,才会蒙蔽初心,迷失方向。被查处的腐败分子,之所以跌入违纪违法的陷阱,从根本上讲就是把初心和使命抛到九霄云外了。初心是引航灯,指引前进的方向。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回归初心,找到来时路,才能不迷路、走错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党员干部要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以新时代理论武装头脑,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良弓在手,贵在速发。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此心不敢不尽,此身不敢不劳”的意识,为公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办事要“思心一至,不闻雷霆”,在自己的岗位上,在有限的时间里为百姓做更多的好事、谋更多的福祉。培育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传统美德为人处事,恪守仁、义、礼、智、信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勇于承担职业责任,认真履行职业义务,严格遵守职业纪律,充分体现职业风范。深入理解“领导就是服务”的深刻含义,以奉公为德、清廉为荣、谋私为耻、利己为羞的道德精神和道德责任,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做到知荣明耻、扬荣抑耻,既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又要成为闪光放彩的道德标杆。

  政坚持廉为要,树立“以廉正身”的观念。部分党员干部也因思想慵懒,患上了“空调病”,不深入基层调研,不走进农家院坝访民生,不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遥控指挥,沦为“甩手掌柜”“大概先生”,这是作风漂浮的表现。不熟悉基层实际,制定的政策只会是闭门造车;不清楚群众的想法,研究的举措只会是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精准的数字、再精致的材料都只能是表面文章,只有深入基层调研,才能收获“真材实料”。突出政治要求,注重靶向治疗。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央八项规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党纪法规,聚焦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聚焦深化改革和攻坚克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整治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敬畏、不在乎、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喊口号、装样子的种种表现,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不作为问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要当“店小二”,经常到基层“跑堂”,摸清家底、熟悉情况,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与群众打成一片。党员干部只有对群众所需所盼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科学规划,匠心施策,突破发展的“瓶颈”,真正实施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民生工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防止和克服贪图安逸、追求享受、讲究排场、挥霍浪费的腐朽思想;甘于清贫,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存正气、禁贪欲,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诱、不为人情所扰。牢记“两个务必”,树立严谨、俭朴、廉洁的工作和生活作风,谨于行事,慎于交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夙业在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良好作风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壮大。要扎紧扎密扎牢制度笼子,完善公务接待、公务出差、公车配备使用、福利津补贴等制度规定,形成科学有效、体系完善、高效运行的制度规范。各级党委(党组、党支部)要督促本单位持续开展“四风”问题自查自纠,对本单位自查中发现以及受理举报的违规公款吃喝、“一桌餐”、滥发福利和津补贴、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公车私用、违规使用办公用房等“四风”问题线索全面梳理,并及时报单位纪检部门备案。

  坚持政绩为本,树立“以绩壮身”的观念。一些党员干部往往心浮气躁,急躁不安,“这山望着那山高”,把基层当成“跳板”,把挂职当成“镀金”。缺乏务实的工作作风,缺乏党员干部职责的认知。作为党员干部当多一些厚实质朴,少一些能言善道;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求真务实,少一些敷衍塞责,不动“歪脑经”、不走“捷径路”,不耍“假把式”,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艰苦的岁月往往使人进步,使人练就真功夫。当前,正是党员干部用好真功夫的时候,突发的疫情和多年未遇的洪涝灾害,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党员干部应在此时深入抗疫和抗洪一线为百姓排忧解难,方显自身价值。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弘扬“升米公事”的作风,拿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魄力,把事情往前赶,把工作往实里抓,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让群众有盼头、得实惠。勤勉务实,力戒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尊重客观实际,遵循自然规律,不赶浪头,不出风头,做加快发展的实干家和促进派,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在真抓实干中开拓前进,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党全国全军形成风正心齐气顺、想干会干实干的浓厚创业氛围。要开展好作风建设大整顿,发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干就干好”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推动干部转变作风、增强纪律观念、改观精神面貌、提升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靠前服务。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要当好征战沙场的战士,牢固树立“三种”观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战到底。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笃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坚持不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我们必能以好作风护航干事创业,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第四篇: 加强作风建设党课讲稿: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集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时俱进丰富、拓展和深化了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为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良好的作风是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德为上,树立“以德立身”的观念。一些党员干部把理想信念藏在身后,才会蒙蔽初心,迷失方向。被查处的腐败分子,之所以跌入违纪违法的陷阱,从根本上讲就是把初心和使命抛到九霄云外了。初心是引航灯,指引前进的方向。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回归初心,找到来时路,才能不迷路、走错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党员干部要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以新时代理论武装头脑,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良弓在手,贵在速发。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此心不敢不尽,此身不敢不劳”的意识,为公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办事要“思心一至,不闻雷霆”,在自己的岗位上,在有限的时间里为百姓做更多的好事、谋更多的福祉。培育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传统美德为人处事,恪守仁、义、礼、智、信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勇于承担职业责任,认真履行职业义务,严格遵守职业纪律,充分体现职业风范。深入理解“领导就是服务”的深刻含义,以奉公为德、清廉为荣、谋私为耻、利己为羞的道德精神和道德责任,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做到知荣明耻、扬荣抑耻,既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又要成为闪光放彩的道德标杆。

  政坚持廉为要,树立“以廉正身”的观念。部分党员干部也因思想慵懒,患上了“空调病”,不深入基层调研,不走进农家院坝访民生,不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遥控指挥,沦为“甩手掌柜”“大概先生”,这是作风漂浮的表现。不熟悉基层实际,制定的政策只会是闭门造车;不清楚群众的想法,研究的举措只会是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精准的数字、再精致的材料都只能是表面文章,只有深入基层调研,才能收获“真材实料”。突出政治要求,注重靶向治疗。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央八项规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党纪法规,聚焦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聚焦深化改革和攻坚克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整治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敬畏、不在乎、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喊口号、装样子的种种表现,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不作为问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要当“店小二”,经常到基层“跑堂”,摸清家底、熟悉情况,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与群众打成一片。党员干部只有对群众所需所盼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科学规划,匠心施策,突破发展的“瓶颈”,真正实施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民生工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防止和克服贪图安逸、追求享受、讲究排场、挥霍浪费的腐朽思想;甘于清贫,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存正气、禁贪欲,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诱、不为人情所扰。牢记“两个务必”,树立严谨、俭朴、廉洁的工作和生活作风,谨于行事,慎于交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夙业在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良好作风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壮大。要扎紧扎密扎牢制度笼子,完善公务接待、公务出差、公车配备使用、福利津补贴等制度规定,形成科学有效、体系完善、高效运行的制度规范。各级党委(党组、党支部)要督促本单位持续开展“四风”问题自查自纠,对本单位自查中发现以及受理举报的违规公款吃喝、“一桌餐”、滥发福利和津补贴、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公车私用、违规使用办公用房等“四风”问题线索全面梳理,并及时报单位纪检部门备案。

  坚持政绩为本,树立“以绩壮身”的观念。一些党员干部往往心浮气躁,急躁不安,“这山望着那山高”,把基层当成“跳板”,把挂职当成“镀金”。缺乏务实的工作作风,缺乏党员干部职责的认知。作为党员干部当多一些厚实质朴,少一些能言善道;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求真务实,少一些敷衍塞责,不动“歪脑经”、不走“捷径路”,不耍“假把式”,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艰苦的岁月往往使人进步,使人练就真功夫。当前,正是党员干部用好真功夫的时候,突发的疫情和多年未遇的洪涝灾害,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党员干部应在此时深入抗疫和抗洪一线为百姓排忧解难,方显自身价值。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弘扬“升米公事”的作风,拿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魄力,把事情往前赶,把工作往实里抓,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让群众有盼头、得实惠。勤勉务实,力戒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尊重客观实际,遵循自然规律,不赶浪头,不出风头,做加快发展的实干家和促进派,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在真抓实干中开拓前进,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党全国全军形成风正心齐气顺、想干会干实干的浓厚创业氛围。要开展好作风建设大整顿,发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干就干好”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推动干部转变作风、增强纪律观念、改观精神面貌、提升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靠前服务。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要当好征战沙场的战士,牢固树立“三种”观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战到底。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笃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坚持不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我们必能以好作风护航干事创业,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第五篇: 加强作风建设党课讲稿: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集合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员干部一定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更好的形象,管好自己、管好单位、管好家人、管好部属,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正确对待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干部的权力越大,越容易成为人家利用的目标,也越容易受到金钱美色、吹拍奉承的包围,考验就越严峻。掌握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但任何针对权力的监督机制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主要还在于人的因素,在于党员领导干部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正确对待地位,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念。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一个干部如果一味靠地位和权力来树立威信,而不是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密切联系群众,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上来,那是树不起来的。各级党员干部要破除“官本位”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公仆意识,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

  正确对待利益,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念。要摆正国、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个人的正当利益理应得到尊重、受到保护,但决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坑害国与集体利益。要充分认识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固然跟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作为党员干部,没有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没有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个人的本领再高、能力再强,也干不成事业,们绝对没有把个人利益摆在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的理由。要正正派派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官。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好品行,牢固立党性观念和自律观念,面对利益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格廉洁自律,认真勤政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长期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本文来源:https://www.365978.net/zhiwuzuowenzhuanti/34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