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65978.net--启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感悟和启示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感悟和启示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埃德加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日渐成熟过程,描绘了坚忍不拔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所进行的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熠熠生辉的革命理想。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行举止,这些传神而又立体的影像,令读者无不身临其境,为之动容。作品没有过多的政治说教和歌功颂德,写得富有生活气息,很有趣味,读来轻松愉快,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风貌。

  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传奇。或许他们十分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闪发光。时间会印证真相,功过有后人评判。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把屠刀指向人民,整个中国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时候迫切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那就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也逐渐壮大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受此书影响,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也奔赴中国战场,与中国人民一起革命。

  正如夏明翰诗所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一个有理想、求真理的政党。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更是人民的政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红星的胜利,从某个角度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篇二】《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感悟和启示

  今天,我将通过重温《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来与大共同追忆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缅怀过去,启迪未来。

  我的分享主要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谈一谈选择《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的原因。

  在我看来,这本书有三个特殊性:第一是主题的特殊性。这次读史分享活动本质上是一次爱党爱国主义教育,而《红星照耀中国》,哪怕只是从书名上看,都是一本将党史和国史、爱党与爱国思想有机统一的书籍。第二是时期的特殊性。这本书是作者从1936年6月到10月,辗转进入陕北红色区域后,观察到的红色政权的军事、生产、教育以及娱乐生活情况,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三十年代红色中国的景象。我从书中可以感受到,这一时期的红色政权方兴未艾,或者可以说是红色政权所经历的最为艰难的时期。但正因为最艰难,才最能体现一个新生事物的生命力,也最能考察出一群为之奋斗者的赤胆忠心。这段历史时期中的红军故事,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和平年代,却也面临“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的中共党员来说,是具有重要激励和启示意义的。第三是作者的特殊性。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这本通篇笔墨晕染红色光辉的书,竟然是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人士所作。他1928年来到上海,去陕北之前,在上海和北京做记者,也在燕京大学兼职教书。1936年去陕北的四个月,使他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支持者。他所具有的作为一名外籍记者相对客观公正的视角,以及他对当时还处于弱势的红色政权必将成为中国未来主宰的预言,成功激发了我一探究竟的兴趣。

  第二个层次,谈一谈阅读这本书时的思考。

  第一点思考:一个记者是如何成为“先知”的?

  埃德加·斯诺这部作品最重要的意义是看到了中国未来的走向,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必将主宰未来的中国。事实证明,他的预言成真了。在他成为先知的传奇中,我们能从这位红军记者身上学到什么?我想至少能总结三点:第一,战略性思维的威力。斯诺能从最高、最广、最深处客观地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他能看到的,不仅仅是白区、红区和在华的外国势力,而且包括英法德日俄等国共同组成的世界革命势力版图,他仿佛练就了一副上帝视角;第二,实践调查研究的能力。其中,包括科学的方法和涉险的勇气。斯诺为了探求在白区永远得不到的真理,敢于只身进入被国民党恶魔化的红色政权地带,实地走访并与所谓的“豺狼虎豹”共同生活交流,这是需要非凡勇气的;第三,丰富经历和总结经验的能力。像斯诺这样现实中的先知,不是天生的神力,而是走遍世界各地,深入百姓生活,到达一处就将自己本土化的所有经历的总和,加之善于总结提炼规律的能力,才最终练就能够预见未来的本领的。

  第二点思考:红军是雇佣兵还是事业兵?

  斯诺在采访红军时,除了选择像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袖、将领外,还会特别选取普通士兵作为采访对象,但无一例外,他们都不是为了军饷而当兵,事实上,他们的军饷根本不足以说服任何人去舍身忘死,可他们还是愿意跟随共产党,在战略性转移突围中展现出惊人的毅力与勇气,我想这是因为,他们从始至终就不是为钱卖命的雇佣士兵,而是不折不扣的将“救国济民”当做人生理想的事业兵,这两种士兵是具有思想上的本质区别的,而事实证明,真正的事业兵是不可战胜的。

  今天看来,一单位里也会有“雇佣兵”和“事业兵”之分,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雇佣兵”更关心的是单位离家近一些,上班事情少一些,工资拿的多一些,他们更强调自身利益,而少有关心集体和关注单位未来发展。而“事业兵”最根本的不同在于:他们把“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的事情作为自己内在的价值需求,他们总能在服务绝大多数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甚至可以为此作出个人牺牲。我们不妨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在上海博物馆是哪一种兵?

  第三点思考:“长反骨的人”为何能成为伟大的人?

  斯诺在采访新中国历史缔造者们时,都会记录下一段他们童年或青少年时期耐人寻味的回忆故事。在我看来,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也就是旧社会所称的“脑长着反骨”。他们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不安天命的极强的反抗精神。童年毛泽东因看不惯小学堂老先生的古板粗暴,就以罢课表示抗议。他也不只一次的与母亲和弟弟结成“统一战线”,挑战旧社会牢不可破的父亲霸权。有一次,他的父亲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命他下跪认错,而毛泽东竟摆出谈判架势,严肃的对父亲说:“如果你保证以不再打我,我可以认错,但只能是单腿下跪。”读到这一段时,我和当时的采访人斯诺一样感到震惊。

  即便活在现代的我,与父亲之间的相处之道,相较于少年毛泽东来说,只能用“逆来顺受”来形容。记忆中唯一能称得上挑战父权的事情,就是关于自己2012年毕业后发展方向问题的抉择。他联合着母亲,主张我留在家乡生活,而我从未如此坚定的选择单枪匹马挺进上海发展,像是感应到某种神秘而强烈的使命召唤。比起斯诺笔下的少年英雄们,我不算一个天生长有“反骨”的人,就算有,也是孕育在上海这片改革开放浪潮中后天长成的。而“反骨”一词早已被赋予新时代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一个人具有勇于开创的精神。

  我曾尝试着用“人”在历史中的“功能性”将人们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开创历史的领导者,第二类是伟大历史的记录者,第三类则是普通人。如果在座有人想成为第一类创造历史的领导者,我在此奉上从这本书中萃取的16字要诀,那就是:“战略思维、事业胸怀、创新精神、人间正道”。在我看来,其中的“人间正道”,也就是走一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道路,将是其他要素闪耀青史光辉的先决条件,应当是重要压轴,因为这世上最令人痛惜的事情之一就是:一个可堪大用的人才,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拼命努力,直到耗尽所有精力、人脉和运气,成为历史河流中沉底的一颗沙粒。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曾经把自己归于上述的第三类“普通人”之中,但是,在我重温了《红星照耀中国》,再次感悟包括埃德加·斯诺在内的众多传奇人生之后,我有了更大胆的想法,我想努力跻身第二类人群中去,我想成为“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伟大历史的记录者——一个兼具战略思维、事业胸怀和创新精神的记录者,为我所在的上海博物馆,为深化改革开放中的上海,为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奋力实现复兴伟业的中国,做好见证、记录和宣传。

【篇三】《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感悟和启示

  今年倡导读党史。女儿给了我一本《红星照耀中国》,本来是想漫不经心的翻翻,但读来却引人入胜。兴趣倍增也许归因于一个叫斯诺的米国人叙写的,也许是归因于这段历史是对党和红军最艰难岁月的回顾。总之,在迷茫的现实和纷乱如麻的日子里,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一直把它读了下去。我知道,故纸堆里找不到未来的答案,但历史总会映照现实,给我们一些独到的启示。

  之一,党指挥枪是伟大的认知。犹如个人、企业、组织一样,军队不能没有思想的指引。我们的军队一直是有灵魂的军队,是党的崇高目标指引下的军队,因为有党和伟大理想的指引,军队才有了奋斗的方向和百折不挠的坚持和忍耐。红军为什么在艰难的围追堵截中,次次从围剿中突破胜利?是崇高的使命和信仰给了无穷的力量。这不是鼓吹,比起军阀混战和单纯追求镇压的战斗,红军更主动、更灵活、更有战斗力。

  之二,生存需要和利益的追求是革命最大的动力。无产者和被压迫者有更坚定的革命意志。二十世纪初的农民和工人遭受了最严重的剥削和压迫。尤其是农民,人数更多,生活更艰苦,到了卖儿鬻女、民不聊生的地步。红军的主力主要来源于饥寒交迫的农民,且以年少者居多,平均年龄只有19岁。而工人因为人数少,偏居城市,遭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则显得势单力薄。红军有阶级仇恨和维系个人家庭生存的强烈愿望,打仗更能冲锋向前、生活更能吃苦耐劳,凶险的环境总有视死如归的英雄豪气。

  之三,党的理想和目标从未改变。建党初期的目标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即便最困难的时候,也从未妥协、从未改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失败,党进入最困难的时期,但仍然初心未改。当日本侵华开始,党很快就认清形势,教育全党全军,积极为抗日做准备。一方面,不得不与国民党作战,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统一战线,动员全民抗日。

  之四,愿景不变,但战术却可以灵活。党会随时基于国际国内形势,做出最新的判断,制定灵活的工作方针。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积极谋求国共合作,举全国之力,御敌外侵。这一方针符合全国形势和民心所向。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合作,共同御敌的局面,但这一局面的形成,其实是共产党和东北军、西北军长期准备的结果。为了达成这一局面,党也做出了一些实质性的让步,同意南京政府的集中领导、同意军队改变称呼,同意在苏区停止打土豪分田地。但同时,保持了苏维埃政权和军队领导的独立。

  之五,道义和人心向背决定革命的胜负。也许有人说,不抗日会减少伤亡,保存实力。但国民党不就是要“攘外必先安内”吗?人心是更大的力量,道义是最后的基石。一个党,一支军队,必须时刻站在道义和人心的制高点上,从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出发,才能走的更高、更远。党和军队除了人民,没有自己的利益。

  之六,思想永远是行动的先导。无论什么时候,培训、学习、宣传、教育都十分重要。红军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都未放弃自我学习改造。从指战员、到普通战士,都必须进行有计划的长期轮流学习培训。这一点真是不可思议。想想战火纷飞的环境中,人们还斗志昂扬的开展宣传、教育、学习活动,信念和目标该是多么的坚如磐石。正是得益于思想的统一,战士和群众从来没有迷茫过。没有团结同一的步调,没有最后的胜利,妄谈什么自由民主!

  之七,强健的体魄和超凡的远见是领导者的标配。红军的将帅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保持了健壮如牛的体格。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紧急行军,多少雪山草地,多少枪林弹雨,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又有谁能经得起这千折百回的生死考验?而超凡的远见来自于千里行走、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所谓见识,就是见多识广,就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就是大脑对所有信息的加工、分析和思考。主席在层层封锁的苏区,就能预见未来十年之上的世界大势和抗日战争的演变,无一疏漏,无一错失,令人惊叹。这大抵得益于主席驰骋南北的革命征途,如饥似渴的阅研资料,彻夜不眠的深入思考。当然,伟人的天赋也是世所罕见。

  之八,正义和真相有时会被蒙蔽。一个伟大的党,一只战无不胜的部队,在它弱小的时候,又有谁知?共匪、烧杀抢掠就是当时主流媒体的污蔑之词。当下,我们多么缺少斯诺们的正义呐喊和广为人知的真相宣传。同时,伟大的愿景和好的理想,需要宣传,需要教育,需要得到更多人的认同,然后需要争取更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高瞻远瞩是对领导者的要求,群众更需要的是解释和指引。

  之九,成功是奋斗的馈赠品。没有流血牺牲,哪有成功希望?可无数先人志士的鲜血,当时也没有换来光明的现实。成功者,不可能属于患得患失的人,唯有孤注一掷的决心,才会换来成功的可能。们缅怀先烈,永存敬仰,们更应该励志前行,不顾一切!

  危急时刻,敌人的千万大军,都没有消灭我们,如今我泱泱大国,还怕那些叫嚣狂妄、欲迎还拒的伪君子吗?

本文来源:https://www.365978.net/lizhizuowenzhuanti/3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