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65978.net--立夏】

第一篇: 立夏节气是什么意思

立夏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告别春天,夏天的开始。

立,建始也;夏,假也,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天文学上,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立夏的谚语

1、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2、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3、立夏雨少,立冬雪好。

4、立夏落雨,谷米如雨。

5、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

6、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

7、立夏雨,涨大水。

8、立夏下雨,九场大水。

9、立夏晴,雨淋淋。

10、立夏日晴,必有旱情。

11、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

12、饲料多样,定时定量。

13、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14、先草后料,四角拌到。

15、立夏小满,江河水满。

16、猪吃百样草,发酵喂更好。

17、立夏天气凉,表子收得强。

18、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

19、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批瞎瞎。

20、猪要喂好,窝干食饱。

立夏的民间农谚

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

粮棉作物勤松耪,灭草松土根下扎。

水稻插秧突击搞,季节不容再拖拉。

玉米花生继续种,红麻黄姜和芝麻。

闲散地上种黍稷,南坡北洼栽地瓜。

麦浇开花灌浆水,防治锈病和麦蚜。

苹果梨子早疏果,稀密恰当果子大。

适时防治枣步曲,一般不宜过立夏。

牛驴骡马喂养好,加强防疫常检查。

使役需要讲科学,强弱快慢巧配搭。

小猪要动大猪静,放羊满天星为佳。

静水鲤鱼流水鲶,科学喂养鱼龟虾。

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立夏蛋

江浙沪地区会吃咸蛋立夏这天还要吃蛋,叫“补夏”。最好是咸鸭蛋,因为咸鸭蛋中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丰富,含钙量、铁量比鸡蛋、鲜鸭蛋都高,是夏日补充钙、铁的首选。“立夏蛋”是立夏当天最经典的食物,吃了可以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软等不适。立夏蛋可以是煮鸡蛋也可以是咸鸭蛋。煮鸡蛋的话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而咸鸭蛋则含有丰富的钙质和铁质,可以尝试一下。

乌米饭

乌米饭,乌黑油亮,清香可口,由糯米浸入乌树叶内数小时后烧煮而成。立夏这一天,江南农村人人爱吃。据说,这个风俗源于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孙膑。民间还有传说,立夏吃了乌米饭,夏日不会蚊叮咬,还不容易中暑。乌米饭原为汉族民间节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苏和安徽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

七家粥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备了果品饼铒,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尝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

立夏尝八新

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茶、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和石首鱼(黄鱼)。其中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廷的贡物,二潮鲥鱼被豪门富室弄去解馋,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九荤十三素

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九荤”指鲥鱼、鲚鱼、咸鱼、咸蛋、海蛳、麋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和鲳鳊鱼。“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吃“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

第二篇: 立夏节气是什么意思

立夏节气代表着什么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立夏风俗有哪些

1、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2、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3、吃立夏饭

立夏这一天,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乌米饭、豌豆糯米饭……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饭,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变换出不同的颜色

4、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

5、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6、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7、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

8、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

立夏的由来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 立夏节气是什么意思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的来临,表示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告别春天,也表示着夏天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2022年立夏后天气如何

初夏过后,天气会逐渐暖和起来,但最热的是7月和8月。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为每次8-7月中旬至8月中旬。夏至过后,虽然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但白天仍然比夜晚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仍然比散发的热量多,地面附近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在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最热。

这取决于你所在的地区。如果是北方,初夏早晚还是有点冷。中午热的时候可以脱。如果是南方,南方夏天很热,但是南方的一些公共场所有足够的空调,但是很容易感冒。最好在背包里放一条长丝巾或者空调衫,防止感冒。

立夏意味着什么

关于立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立,建始也,夏,假也,假,大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也就是立夏节气到了,温暖的春天要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炎热的夏天,所以,有的地方又把“立夏”称为“春尽日”。在古代的时候,立夏不仅仅是一个节气,而且它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据史学研究,最初立夏是一个祭祀的日子。在周朝的时候,人们对神明的祭祀不再是每日在固定的时刻进行,而是将祭祀的时间变为季节变换的时候,比如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等。《礼记》中就有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夏于南郊。意思是说立夏这天,天子会率领文武百官在南郊举行祭祀活动,迎接夏季的到来。

然而立夏的到来真的就代表夏天来了吗?实际或许并非如此。因为关于立夏是不是夏天到了,气象学和天文学划分标准不一。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25天左右。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历六、七、八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这段时间为夏季。

在农村里有不少的老人,也一直认为“四立”就是四季的分割点,比如立春到了,春天也就到了。而立夏到了,夏季也就开始了。但是,气象学上对于夏季到来却有着严格的要求:明确指出到了立夏节气以,如果连续五日的平均气温均在22℃以上,那就意味着这个地方已经进入到夏季了。而我国的地域辽阔,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比较大。当立夏节气到了以,仅有南方少数几个省份进入夏季了,像东北、西北等地区这个时候还是刚进入温暖的春季,而全国大部分地区也是正处于暮春时节,所以立夏到了,并不能说夏季就到了。

本文来源:https://www.365978.net/jierizuowenzhuanti/53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