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65978.net--300字】

感动中国2023观后感300字10篇 让我们来看看感动中国2023观后感300字要怎么写吧。感动中国,感动无处不在,每次看到件件感人的事迹,都会泪流满面,真正的内心触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动中国2023观后感300字范文(精选七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2023观后感300字篇1

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量子力学的世界级大师塞林格教授曾经这样评价过他的一名中国学生:“你的努力,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国家!”数年后,这名中国学生的确没有辜负导师的期许,他带领团队在中国建立起世界领先的量子光学实验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首次”。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爱因斯坦建立的相对论、伦琴发现的_射线等影响世界的重要发现一起,被评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这个人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

从事量子通信研究的十余载,潘建伟的团队先后六次斩获“国际物理学领域十项重大突破”,并以“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的研究成果问鼎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头顶着众多耀眼的光环,在普通人眼中,潘建伟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感动中国2023观后感300字篇2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在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积淀了一年的泪水为他们而流,这泪水正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他们――一个个十三亿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坚持,用为事业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时刻冒死拼搏……在十三亿国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两个小时的直播,一个个精彩的而又有意思的节目让活动一次次推上万人瞩目的高潮。我一定就要像那些道德模范学习,如仁心仁术的宋兆普、以身许国的黄大年、好人“兰小草”、为祖国奉献一生王珏、李佩 郭永怀等。虽然他们过着平凡的日子,却可以比我们更加有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活中我们在学校中捡起废纸或垃圾,这些垃圾看是很小,但它危害着学校的空气环境,也污染这大地。我们学习道德模范就要从小事做起,比如说主动捡拾垃圾,扶年迈的老奶奶过马路,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为上班劳累一天的爸爸妈妈泡上一杯热茶,帮他们按按肩膀。我们在学校可以和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也可以为同学解解难题,或一起讨论这道难题。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帮助别人的,就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帮助别人。如果你愿意做,那你就算得上是一个小小道德模范了。

同学们,你们努力的汗水可以滋润万物,你们也可以用我们的双去创造一片属于我们的天地。

感动中国2023观后感300字篇3

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我感受到了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感受到了一滴滴勤劳的汗水,感受到了一名名运动员的"豪情壮志……

在看到杨振宁时,我知道了杨振宁是物理学,获得了13个诺贝尔奖,他还免费给一些学生们教书,个个都很有出息,他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勤奋好学的人,从他的经历中我得到的启示有:人要勤奋好学,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要努力学习。

在看到张顺东、李国秀的时候,我知道了他们是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五龙镇人,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家庭被评为最美家庭。他们两个都是残疾人士,而他们却努力、坚强的生活,从中得到的启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自信、乐观、阳光,努力生活,努力学习。

看到苏炳添,中国短跑运动员,男子60米、100米的亚洲记录保持者,有中国飞人、亚洲之光之称,在20__年100米男子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进入总决赛,从中得到的启示:成功都是努力出来的,成功背却付出了无限的努力。

这是我在看《感动中国人物》的心得体会,我长大也要为国家奋斗,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奋斗吧!

感动中国2023观感300字篇4

本报去年曾发表长篇通讯《百年守望》,深情讲述叶氏家族的故事。通讯中说:“一百多年过去了,海峡中来来回回的船只在变,守塔的人在变,始终不变的,是守塔人的情怀。”

出生于1940年的叶中央21岁正式上塔,辗转守护过浙东海域半洋、花鸟、白节山、鱼腥脑、菜花、七里屿、太平、大排山上的近十座灯塔,用闪烁的光亮温暖了一个个航道。在绵延一个多世纪里,他的祖父叶来荣,父亲叶阿岳,儿子叶静虎,孙子叶超群,都登上岛山点亮光明,刻写灯塔世家的“百年孤独”。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颇具影响力的一个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本次评选投票到20__年1月5日23:59截止。如果您被“宁波守塔人”的事迹感动,请登录央视网“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专题页面,为“宁波守塔人”投上宝贵的一票。

感动中国2023观后感300字篇5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这次颁奖典礼中,有为了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陶艳波;默默捐款二十余年从不留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沙漠“飞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普江……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十三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的孝女朱晓晖。

朱晓晖的父亲在20__年患了弥漫性脑梗塞,生活不能自理。她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辞去了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将房子卖掉了,但是依然欠下一身债务。她和父亲便在社区的车库里安家,一住就是十三年。他们生活的唯一来源是她父亲每月一千余元的养老保险,常常只能够让父亲一人吃饱,她也有十余年没买过新衣服,生活的重担使她才41岁就头发灰白……

看了她的故事,我忍不住问自己:“她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孝“这个字的本意作出最好的诠释,那我呢?”我想,我以后也要和她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做一个孝顺的人,让父母更快乐!

感动中国2023观后感300字篇6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知,但他们的形象却深深的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的感人故事。如:《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为了三个同志,牺牲了自己;还有《草地夜行》里的一位叔叔,为了能让另一个小同志走出草地,而牺牲了自己。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了。

那是在一九三五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了草地,许多同志都得了胃病。有三个同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把他们平安的带出草原。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了让这三个小同志的病快点好,早点走出草地,在艰苦的环境下给三个同志创造最好的条件: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时,我热泪盈眶。老班长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他留给我们不仅是一个鱼钩,而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老班长把生的希望给了三个同志,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怎能不值得我们学习呢?

是啊,他是多么伟大啊,多么值得敬佩啊,多么令人感动啊!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这62年的风雨历程,都是令我们感动的,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要继承先烈的遗志,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好,让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感动中国2023观后感300字篇7

告别了青春激昂的季节,告别了放飞梦想的日子,我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工作岗位。曾经憧憬的画面马上就要在赤裸的生活中构图和绘画,激起了对于工作和梦想的信心,然而在躁动的憧憬背后却是充满无限疑惑和迷茫的眼眸。但是在培训过程中,观看的两段《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视频,使我的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霎时,眼前一片光明。是他们的气节和精神融化了我,感动了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具有他们那样的品质,始终把学生当做自己人生的第一位,把关爱当做教育的第一步,用心去传授知识,用爱去感化心灵。

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上教书18年,培养了一百多位彝族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文化,摆脱愚昧,走出大山,走向文明。李桂林第一次攀上中断了十几年读书声的高山学校,感受到了山民们的纯朴热情和心底呼唤,他们夫妻用十八年的坚守做了回答:把青春献给孩子。同时十八年的耐心关爱,十八年的执着坚守,换来了感动中国的盛情礼赞。生命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翱翔于天空,有的呼啸于大地,有的驰骋于沙漠。无需褒贬哪那一种形式,价值才是最重要的,本质才是最感人的。李桂林夫妇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部动人的育人赞歌,彰显了生命的价值、本质和辉煌。他们感动的不仅是正在贫瘠的土壤中寻求知识的幼苗,而且感动了我们这些在教育的途中充满迷惑的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365978.net/zishufenlei/41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