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65978.net--路】

【篇1】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课讲稿

今天我围绕“需要什么作风”“要有什么担当”“如何真抓实干”这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需要什么作风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决定成败,既关系到人心向背,也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习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特别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作为组织部门,更要在改作风、树新风方面做出表率。一是要树立公道正派之风。要涵养政治定力,炼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将公道正派作为组织部门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组工干部处事之基、立身之本。牢固树立对己清正,对人公正的思想理念,真诚地为干部、为党员、为基层同志服务,使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二是要树立勤学善思之风。要不断自我完善,提升境界,深入思考,钻研谋划,以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推进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三是要树立实干高效之风。要将实干高效作为做好组织工作的制胜法宝,树立精品意识、高效意识,用好高效的“指挥棒”,练就实干的“金刚钻”,促作为,勇担当,推动组织工作大发展。

二、要有什么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担当精神可以说是干部之魂,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心有大我、无私奉献、勇于担当。一要有勇于担当的魄力。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无论身处什么层级的职位,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职责。全面从严治党以后,有的领导干部感叹“为官不易”,干事的“红线”多了、规矩严了,不敢担当、不愿作为。习总书记指出,“把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归咎于从严管理,这是不对的”。为官不为,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不担当,就是对党的不忠诚。党员干部决不能做“甩手掌柜”,满足于当“太平官”“逍遥官”。我们要有许党报国的信念、担当负责的勇气,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以勇于担当的魄力开启事业新篇。二要有善于担当的能力。领导干部光有担当的勇气还不够,必须要有担当的能力。要不断提升政治能力,增强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加强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文化等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素养跟上时代发展。作为组织部门来说,更要善作善成敢担当,要精通业务,争做组织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努力提升“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阅人能辨、遇事能办”的能力。要践行好“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以无私无畏的心,讲正义,重公道,说真话;要弘扬正气,不断提高知人、识人、选人、用人的本领。三要有敢于担当的定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担当就要有付出,就要有牺牲。敢于担当,就要不计较个人得失。敢于担当者,心中装的始终是人民和党的事业,即便一时受点挫折,也依然故我。

三、如何真抓实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斗争精神,永葆创业激情,推动党的事业在真抓实干中不断前进。

1、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

什么是干事创业激情?激情就是一个人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充沛旺盛的精力,奋发争先的热情,乐观自信的精神,勤奋工作,干事创业,开拓进取,实现价值。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激情就是要有一种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的责任、勇气和精神。俗话说,干部干部,先行一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各级干部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干。但不能否认是,在我们的一些干部身上暮气沉沉,精神不振,缺乏昂扬向上的意识和奋发有为的干劲;有的对事业、对人生缺乏长远的规划,得过且过,作风疲沓;有的笃信“少干事少出事,不干事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也别出了事”,不敢担当,不敢作为,开展工作放不开脚,如此等等。

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精神”,指的就是干事创业激情。要有这种激情,就必须在“四有”下功夫。一是要有想干事的思路。每名党员干部都想干出一番成绩,成就一番事业。但干什么?怎么干?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路。这就需要常学习,学习知识,学习业务,学习别人的经验做法,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勤思考,经常思考如何筹划和抓好工作落实,思考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从中得到一些感悟。多研究,注重调查研究,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和思维动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有干成事的信心。干事创业“事在人为”,只要树立起干事创业的自信心,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今天的发展时代、竞争时代,唯有敢于向未知挑战、敢于引领时代潮流,才是一个真正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敢闯新路、敢为人先的人。三是要有会干事的办法。要能够运筹谋划,实施正确决断。要善于不断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集思广益,旁证博引,真正做到多谋善断。四是要有不出事的理性。激情是催化剂,理性是方向盘,干事创业需要激情推动,也不能靠一时头脑发热,不顾政策规定和客观实际,盲目蛮干。在干事创业、促进发展的实践中,既要放开脚、大胆工作,又要仔细思量、严谨细致。

2、要有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其内涵概括起来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弘扬“工匠精神”,就是发扬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品质,这是新时代的使命和呼唤。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对品质保持一种极致追求,让严谨细致成为一种工作习惯,让精益求精成为一种工作境界,始终保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卓越追求,在务实踏实、专业敬业中提升战斗力,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中提升创造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勇立潮头、彰显担当。

3、要有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

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钉钉子,是定力、韧劲和实干的有机结合。只有方向准、韧劲足、真抓实干,才能把钉子钉准、钉正、钉牢。一要有坚如磐石的定力。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是钉准钉子的定盘星。钉钉子方向要准,就要守心持正、沉心静气,一张蓝图绘到底;就要认准目标、持之以恒,以一抓到底、一以贯之的态度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就要真正把心钉在岗位上、钉在职责上、钉在一方土地上。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地干。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二要有水滴石穿的韧劲。百折不挠、久久为功的韧劲,是钉好钉子的推进器。因此,发扬钉钉子精神就要保持战略定力,破除思想藩篱,坚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以锲而不舍的量变,实现水滴石穿的质变。三要有善作善成的本领。真抓实干出成效是钉牢钉子的验金石,因此,我们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政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一锤一锤接着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用苦干实干成就新作为,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篇2】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课讲稿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就中央政治局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提出要求,对推进作风建设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作出指示。会议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要坚持自我革命,以钉钉子精神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整治“四风”、落实为基层减负各项规定,完善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从大力整治铺张浪费,到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再到持续推动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激浊扬清之风吹遍神州大地。

作风建设成效卓著,关键在于从严从实、持续发力。一个最鲜明的例子是,每逢节假日,各地各部门都会在节前教育提醒、通报曝光,节中监督检查、明察暗访,节严查快处、严肃问责。正因为制度带电、禁令生威,中央八项规定才能成为实实在在的“铁八条”,让广大党员、干部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正因为寸步不让,驰而不息,作建设才能不断深入,新正气才能不断充盈。

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们对作风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对作风积弊的治理日益制度化,但由于“四风”的危害性、顽固性、反复性,容不得我们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从严治党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作风建设必须久久为功。我们必须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才能不断地以作风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

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固制度执行的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纯洁清正、朝气蓬勃。

【篇3】作风建设永远在上党课讲稿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严重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对此,群众一直深恶痛绝、反映强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用行动发号令、以身教作示范,言必信、行必果,出实招、动真格,抓早抓小、正风肃纪,标本兼治、驰而不息,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振、社情民风为之一新。刚刚过去的2019年,从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到一以贯之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从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到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中央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凝聚起新长征上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磅礴力量。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表。回溯历史,红军好作风暖了百姓心,“苏区干部好作风”广为传唱,我们党赓续传承的优良作风,堪称一个百年大党的鲜明标识。今天,作风问题无小事,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群众对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殷切期盼,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实践有力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就能抓出常态、抓出长效。

应当清醒看到,尽管我们对作风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对作风积弊的治理日益制度化,但由于“四风”的危害性、顽固性、反复性,容不得我们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例如,在基层一些地方,堂而皇之的顶风作案少见了,改头换面的吃喝享乐依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基本改变了,“事难办”还是照旧;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效,但在“精准”方面还要下更大功夫。这些问题从一个侧面表明,根治作风病无法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才能避免陷入“一抓就好转、一松就反弹”的怪圈,以作风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关于作风建设,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常抓不懈、保持长效。方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时,打赢脱贫攻坚战重任在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在咫尺,亟待们进一步整肃纲纪、锤炼作风,激扬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汇聚强大动能。“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在反“四风”这项长期任务上,我们就是要一抓到底。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笃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坚持不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我们必能以好作风护航干事创业,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365978.net/ziranzuowenzhuanti/53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