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65978.net--我的家乡】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风俗吗?请听我慢慢道来。每到农历正月,我们苗族便要开始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每到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穿着美丽的服饰,成群...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家乡的风俗作文二十六篇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二十六篇大全

篇1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风俗吗?请听我慢慢道来。

  每到农历正月,我们苗族便要开始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每到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穿着美丽的服饰,成群结队地来到年场。

  你瞧,年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各种活动,有舞狮子的,有上刀梯的,还有玩龙灯的。青年少男少女也利用这种机会谈情说爱,俊俏的歌娘更是大展身手,三五结队,引吭高歌,互相唱和。听的人兴质高昂,即使下大雪,也抵挡不住人们对连场的热情。

  更多时候有逢晨便是看龙场日,习惯称作看龙头后十二天又轮转辰日,再看龙场时,不管是什么人,都得休息一天,如果干了什么农活,那就犯忌了。因此,我们苗家人。看龙场那天都会踊跃参加。大家对看龙十分重视。看龙日定在农历的三月三。我们苗族人的一个节日,这时你就想问是什么节日了吧?是湘西的一个传统歌舞节日,这一天。所有的苗族人都会在约定好的地点。尽情地唱,快乐地跳。一片喜气洋洋的气象。

  这就是我们苗族人的风俗,你喜欢吗?

篇2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的老家在年味十足的黑龙江大庆。

  从小年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了——大家开始扫除,把家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就连平时不光顾的犄角旮旯也要打扫的一尘不染。而在扫除时,各家也有各家的习俗,妈妈常说:“二十四,扫房子。”而我们家就是用了“老小通吃”法——老人、小孩都要参与其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而在十八时,我们就要在门口贴上对联。相信这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不过,我们家有个习俗——贴对联由小孩来贴,既有守岁的意义,也有希望我们勤劳能干、健健康康的寓意。

  而重磅戏就是年夜饭了!前期大家坐在沙发或椅子上,享受着、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在凌晨12:00的钟声响起时,饺子准时“闪亮登场”,大家开始分享元宝样的饺子。嘘~不瞒你说,我们的饺子里可是有“宝藏”的!“宝藏”就是我们饺子里的硬币!我们把饺子里包上饺子。小孩吃到硬币表示新一年能够茁壮成长、学业有成;大人吃到硬币表示新的一年能够越长越年轻、工资越来越高;老人吃到硬币表示新的一年能够体如泰山、延年益寿。不瞒你说,没到三十,我们都疯了似的吃饺子,不吃到就不罢休,我还曾有把硬币吞进肚子的囧事……

  哎,好期待今年的新年啊!

篇3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虽然一切都很平凡,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最好的,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

篇4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家的人们都爱唱戏,更爱听戏。每逢村子里有了什么喜事,必定先请个豫剧班子,在家门口搭个戏台,这么唱下去。一般持续三天左右,这三天里,可忙坏了人们:一大早儿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后回家拿个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飞也似地赶去看戏,只怕耽误了剧情。

  看戏时,人们把整个戏台“包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的,就像蚕吐出的丝,裹得紧紧的。若是你来晚了,那就站在外面竖着耳朵听吧,这人群是任凭你怎么挤也挤不进去的。豫剧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马金凤等,她们可是诸多戏迷心目中的偶像呢!姥姥喜欢听常香玉的戏曲,她的声音变幻无穷,有时如大海的涛声般浑厚,有时又如小溪的流水声般恬美,有时候喜气洋洋的,有时候又使人感到无比的忧伤。出门在外的游子听到这熟悉的乡音是都会禁不住潸然泪下,想起幼时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听她哼唱着豫剧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说并不会留太长时间。我很惊奇,问:“难道北京不好吗?”姥姥摇摇头,说:“这里没有使我魂牵梦萦的豫剧!”

篇5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一声声爆竹的雀跃声中,我和我的家人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年

  刚刚过完腊八节,一个月后就迎来年,真应了那句过了腊八就是年 。

  恐怕与古人说年,可能他们就吓得魂飞魄散,因为“过年”在古代,其实是把吃人的巨兽——年吓跑。但是现在我们过年就是沿袭了,当时放鞭炮的传统。在我印象中,古时候的鞭炮只是烧竹子,噼里啪啦地,现在的鞭炮却是五花八门,我们家也买了一大堆,来看看吧!

  大年三十儿守岁、放鞭炮。我们一家四口带着鞭炮,来到了一片空地上,爸爸说:“有谁敢放?”我和妹妹、妈妈都摇了摇头,只见爸爸从容地放好烟花,拿出一根火柴“沙”地一下划亮了,轻轻地放在引信上,我和妹妹紧紧地捂住耳朵,当引信上的火花躲入烟花内时,霎时火树银花,使我到一句诗,便吟诵起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天上,到处是红色、银色、黄色、绿色的大花,把平凡的夜晚照得生动活泼,把平凡的世界点缀的多姿多彩。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让我们用烟火点亮天空,开启新一年的大桥。这就是年,我家乡的年。

篇6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极为重视的节日之一,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人们在春节这一天会有许多的讲究,这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

  我的家乡在春节里也有着许许多多风俗习惯,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我的家乡在春节里的主要风俗吧。

  吃饺子。在除夕晚上吃饺子是指“更年交子”或是指来年交好运。而在大年初一(春节)的早晨吃饺子是指一年交好运的意思。吃饺子更多是为了一家团圆,不光是吃的时候团聚在一起,还有做饺子的时候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念。做饺子时,一家人开开心心;吃饺子时,一家人快快乐乐。

  拜年。春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活动,去亲朋好友、邻居家里向他们祝贺新春,旧时指拜年。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是从家中开始的,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后就把先前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做完之后,大人们就开始去给亲朋好友、邻居们拜年了。

  这就是我家乡在春节里的主要风俗了,不知你们家乡在春节时的风俗习惯是否和我的相同呢?

篇7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每年夏季一进入伏天,到村里来卖西瓜的商贩络绎不绝,只要来一个卖瓜的,几乎全车售完。买瓜的村民都是用麻袋装西瓜,每家都买一麻袋。开始我很好奇,心想吃的了那么多吗?随吃随买多好啊。后来我才发现伏天多买西瓜是家乡的一个习俗。

  为什么伏天多买西瓜?有什么好处?——后来我才明白是两个原因。

  一是做西瓜酱。家乡多数人家都会做西瓜酱,而伏天卖的西瓜最多、最便宜:现在一元6斤或7斤。这时做的酱最好吃也成本低。

  二是便宜多吃。我村大多数农民处在吃饱——吃好阶段,还没有保健意识和条件。什么便宜就吃什么,伏天西瓜最便宜,所以就多买多吃。有的人家饭后吃西瓜就不喝粥了;有的人家吃馒头就西瓜,就不做菜了……

  今天来了一个卖西瓜的小贩,一元6斤,大家争相购买,我也买了一小袋共8个,我也不做酱,只是留着慢慢吃——这也算入乡随俗吧。

篇8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过年过节,不同地区、民族,风俗也不尽相同。我的家乡——崇明,每逢年前,家家户户都会蒸上几笼崇明糕,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点心。

  崇明糕与众不同,似甜糯的发糕,糕中又缀满蜜枣、核桃、葡萄干等干果,美味可口。腊八过后,大家就陆续蒸崇明糕了。首先,把提前备好的蜜枣去核切碎,洗干净葡萄干。一大早,早早将糯米浸上,浸泡两小时后,沥干打粉。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始蒸糕了。把糯米粉、糖、各类干果,加水搅拌,搅拌均匀后放入圆形蒸笼内。灶台的大锅里放上水,锅上架上蒸笼。灶膛里柴火噼里啪啦,烧得正旺;锅里水咕噜咕噜冒泡沸腾着;蒸笼里的糕也在渐渐成型。仅仅十几、二十分钟,就有诱人的香味溢出,糕蒸好了。打开蒸笼,倒出糕时,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增。

  蒸好的糕放在通风处晾干,切成一片片,收藏食用。当然,切片时,也是我们孩子最开心之时,围在桌边,切糕落下的糕皮可以提前大块朵颐,一饱口福了!

  过年了,一家人穿着新衣,吃着丰盛的新年大餐,看着电视,放着鞭炮和烟花。香甜可口的崇明糕放在桌上,随时可以叼上一块,边玩边吃,开心过年!

篇9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

  在我的家乡,有这么一个规定,在过年的时候,无论是谁,都必须要赶回去跟家人团圆,吃“团圆饭”。

  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说说笑笑,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画卷。在平时,因为各自工作和学习的繁忙,大家很难聚合在一起。作为小孩,总对每年这种团聚的日子充满了期盼。

  在吃“团圆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要互相碰杯,可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不会喝酒,这可怎么办呢?哈哈,大家一定听说过“以茶代酒”这句话吧,我们小朋友就会用饮料或是茶来代替酒来互相碰杯。大家相互间的碰杯,代表着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代表着彼此间新年的期待与祝福;代表着家庭的和谐与美满。大家围在一起谈谈自己今年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计划,将它们与自己的亲人进行分享,并相互鼓励和支持。

  “团圆饭”代表着人们生活的团团圆圆,日子的美美满满,祖国大家庭的和和美美!

篇10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我的家乡都有用地地菜煮蛋吃的习俗。据说在这一天吃了地地菜煮鸡蛋,一年都不会头痛。

  这天早晨,我和妈妈挎着篮子来到田里找地地菜。哇,还真多耶,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我们撸起袖子干得热火朝天,虽然已累得满头大汗,但却满心欢喜,只想采得更多。用不了多久,我和妈妈的篮子已经装不下了。我们满载而归,回到家里,把菜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找来一口大铁锅放进去,再放入适量的水,最后放入鸡蛋,记住,千万别放盐,原汁原味才更香。

  煮了四到五分钟后,要把鸡蛋拿出来,把蛋敲碎一点点,再放进锅里煮,这样才更入味。煮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开锅了,我们小朋友围在灶台边,看着妈妈从锅里把鸡蛋一个个捞出来,放到凉水里。闻到那香味,我们不禁直咽口水。还没等鸡蛋凉冷,就迫不及待伸手去盆里拿一个剥开,边剥边被烫得只叫喊,吃一口到嘴里,满嘴清香,地地菜的香味完全融入到鸡蛋里。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呀。

  小伙伴们,你们家乡有这样的习俗吗?这天,你们能吃到这么美味的地地菜鸡蛋吗?

篇11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就有他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都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大街上放鞭竹那场面。格外的热闹呢!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了,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不能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的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啊,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都领着自己的小孩子去。别人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都会发红包的,这些红包。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都可以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买点文具啦,对了,这一天大家还会放鞭炮呢,有。去人们还可以在家里看电视。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15,小孩子可以买元宵,到了晚上煮元宵吃哦对。正月15这一天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了,屋子里还有大门口都点上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都是办喜事一样。

  15过后到了16就开学了,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篇12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山东菏泽,那是个美丽的地方!

  菏泽是牡丹之乡,牡丹是我国的国花,牡丹有好多品种,好多颜色,据我所知,牡丹有绿的、红色、粉色、白色……最常见的是黄色,各色牡丹争相开放,争奇斗艳,十分美丽。

  我的家乡是个民风淳朴的地方,这里的人淳朴善良,说到习俗,最出名的要数老鼠嫁女:在菏泽,老鼠嫁女是正月七日的晚上,在这天夜里,家家户户不点灯,全家人坐在炕头上,一声不响,只是抹黑吃着用面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蝎子尾巴”和炒大豆。不点灯,不出声的意思是为了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惊扰了娶亲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们期望老鼠的爪子发痒,好早些起来行动;吃“蝎子尾巴”即是为了老鼠嫁女出洞时不会受到蝎子伤害;吃炒大豆发出嘎蹦的脆响,似乎是给老鼠娶亲放鞭炮。还有:石头生日、龙抬头、斗鸡……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有空你也来看一看吧!

篇13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们平时在家过的风俗大多是包饺子、吃年夜饭、守岁、贴春联儿、走亲访友,今天我不是介绍往常的风俗,而是几句家乡的风俗。

  我妈的家乡我的老家,江苏一个城市—海安。每到该贺喜的日子都会请一支舞队来跳这种舞,叫海安花鼓。

  海安花鼓”在海安的流传,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嘉靖年间。《明斋真识·广陵韵事》有“花鼓传来三十年,而变者屡矣,始以男、继以女,始以日、继以夜,始以乡野、继以镇市,始以村俗民氓、继以纨裤子弟”的记载。在我小时候一有表演,妈妈就会提起这句话,使它印在我的脑子里。

  海安花鼓”和苏北地区的“牵驴花鼓”、苏南地区的“渔篮花鼓”、“洛子花鼓”一样,在明代以前,都属于歌舞戏曲表演。

  一次亲戚60岁的宴席上请来一只舞队,正跳着火热时,大嗓门的姨姥姥拍了拍我的肩:“你是不是在学舞蹈吗,来一段。”声音迅速地传到了亲戚们的耳朵中。各个儿都在那里起哄,我被逼无奈上了台。左手拿着鼓,我右手拿着鼓槌,跟着音乐的旋律舞动着。

  我家乡的风俗是我心中缺一不可的文化。

篇14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会在我们平静的生活创造一个又一个高潮,最热闹,最隆重的,必是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到来之时,处处洋溢浓浓的年味。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开始准备年货,集市上已是人山人海。

  在春节早上,家家户户门前一片火红,都挂起了大红灯笼,家家飘出酒肉的香。团圆饭莫过于一天中最重要的,大家围坐在桌前,精心制作的佳肴纷纷摆上餐桌,大人们一会儿大声说笑,一会儿互相敬酒以表示自己对他人的由衷祝福。吃过团圆饭,孩子们在院中互相嬉戏,大人们在屋里谈笑,看春晚,欢呼声络绎不绝。家家高挂起灯笼,大街上张灯结彩。“当!”时针指向了十二点,新的一年来到,烟花陆续升上夜空,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户户准备祭天,鞭炮声,欢笑声在大地上久久地回荡着。

  红火的春节一过,人们就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春节是晚霞,岁末最后一道风景,春节更是朝露,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篇15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就有他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都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大街上放鞭竹那场面。格外的热闹呢!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了,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不能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的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啊,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都领着自己的小孩子去。别人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都会发红包的,这些红包。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都可以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买点文具啦,对了,这一天大家还会放鞭炮呢,有。去人们还可以在家里看电视。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15,小孩子可以买元宵,到了晚上煮元宵吃哦对。正月15这一天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了,屋子里还有大门口都点上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都是办喜事一样。

  15过后到了16就开学了,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篇16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们平时在家过的风俗大多是包饺子、吃年夜饭、守岁、贴春联儿、走亲访友,今天我不是介绍往常的风俗,而是几句家乡的风俗。

  我妈的家乡我的老家,江苏一个城市—海安。每到该贺喜的日子都会请一支舞队来跳这种舞,叫海安花鼓。

  海安花鼓”在海安的流传,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嘉靖年间。《明斋真识·广陵韵事》有“花鼓传来三十年,而变者屡矣,始以男、继以女,始以日、继以夜,始以乡野、继以镇市,始以村俗民氓、继以纨裤子弟”的记载。在我小时候一有表演,妈妈就会提起这句话,使它印在我的脑子里。

  海安花鼓”和苏北地区的“牵驴花鼓”、苏南地区的“渔篮花鼓”、“洛子花鼓”一样,在明代以前,都属于歌舞戏曲表演。

  一次亲戚60岁的宴席上请来一只舞队,正跳着火热时,大嗓门的姨姥姥拍了拍我的肩:“你是不是在学舞蹈吗,来一段。”声音迅速地传到了亲戚们的耳朵中。各个儿都在那里起哄,我被逼无奈上了台。左拿着鼓,我右拿着鼓槌,跟着音乐的旋律舞动着。

  我乡的风俗是我心中缺一不可的文化。

篇17 我乡的风俗作文

  我的老家在年味十足的黑龙江大庆。

  从小年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了——大家开始扫除,把家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就连平时不光顾的犄角旮旯也要打扫的一尘不染。而在扫除时,各家也有各家的习俗,妈妈常说:“二十四,扫房子。”而我们家就是用了“老小通吃”法——老人、小孩都要参与其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而在十八时,我们就要在门口贴上对联。相信这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不过,我们家有个习俗——贴对联由小孩来贴,既有守岁的意义,也有希望我们勤劳能干、健健康康的寓意。

  而重磅戏就是年夜饭了!前期大家坐在沙发或椅子上,享受着、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在凌晨12:00的钟声响起时,饺子准时“闪亮登场”,大家开始分享元宝样的饺子。嘘~不瞒你说,我们的饺子里可是有“宝藏”的!“宝藏”就是我们饺子里的硬币!我们把饺子里包上饺子。小孩吃到硬币表示新一年能够茁壮成长、学业有成;大人吃到硬币表示新的一年能够越长越年轻、工资越来越高;老人吃到硬币表示新的一年能够体如泰山、延年益寿。不瞒你说,没到三十,我们都疯了似的吃饺子,不吃到就不罢休,我还曾有把硬币吞进肚子的囧事……

  哎,好期待今年的新年啊!

篇18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篇19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我的家乡都有用地地菜煮蛋吃的习俗。据说在这一天吃了地地菜煮鸡蛋,一年都不会头痛。

  这天早晨,我和妈妈挎着篮子来到田里找地地菜。哇,还真多耶,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我们撸起袖子干得热火朝天,虽然已累得满头大汗,但却满心欢喜,只想采得更多。用不了多久,我和妈妈的篮子已经装不下了。我们满载而归,回到家里,把菜洗得干干净净,然找来一口大铁锅放进去,再放入适量的水,最后放入鸡蛋,记住,千万别放盐,原汁原味才更香。

  煮了四到五分钟后,要把鸡蛋拿出来,把蛋敲碎一点点,再放进锅里煮,这样才更入味。煮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开锅了,我们小朋友围在灶台边,看着妈妈从锅里把鸡蛋一个个捞出来,放到凉水里。闻到那香味,我们不禁直咽口水。还没等鸡蛋凉冷,就迫不及待伸手去盆里拿一个剥开,边剥边被烫得只叫喊,吃一口到嘴里,满嘴清香,地地菜的香味完全融入到鸡蛋里。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呀。

  小伙伴们,你们家乡有这样的习俗吗?这天,你们能吃到这么味的地地菜鸡蛋吗?

篇20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虽然一切都很平凡,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最好的,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

篇21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每逢新年,广东,就分外热闹。

  每年年三十那天晚上,姥姥都会做出大盘大盘晶莹剔透的饺子;弟弟都会搬个小板凳,踩在上面贴春联;姐姐和我都会往那一幅幅对联上涂浆糊;爸爸总会泡一杯茶坐在电视前悠哉游哉;而妈妈则张罗着亲戚……而当姥姥走出厨房,喊一嗓子“开饭了”时,所有人都会围坐在饭桌前,大人们杯子里盛着红酒、白酒。而我们总是趁妈妈不注意从冰箱里偷着掖着拿出饮料……而餐桌上只有饺子似乎单调了些,“叮咚”,打开门,是叔叔来了!跟着叔叔来的是一只大盆,特别特别大,比我家里任何一口锅都要大,扣着盖子,但我们都清楚,盖子下面藏的是什么。叔叔将盆放到桌子中间空着的位置上,揭开盖子,内里果有乾坤:鲜多汁的鲍鱼、咸甜适中的萝卜香菇、甘脆爽口鱿鱼、质嫩可口鸡鸭、麻辣鲜香的大虾……应有尽有,各色各样的美食整整齐齐的排成了一座小山,且越是在盆深处的菜,味道越是鲜美。一家人从盆中夹出合自己胃口的菜,其乐融融,这就是吃盆菜的乐趣!

  吃完晚饭,窗外响起阵阵烟花声,我们站在阳台上,望着那一道道划开黑夜的烟火,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美满的笑容,迎接新的一年。

篇22 我家乡的俗作文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篇23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家的人们都爱唱戏,更爱听戏。每逢村子里有了什么喜事,必定先请个豫剧班子,在家门口搭个戏台,这么唱下去。一般持续三天左右,这三天里,可忙坏了人们:一大早儿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后回家拿个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飞也似地赶去看戏,只怕耽误了剧情。

  看戏时,人们把整个戏台“包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的,就像蚕吐出的丝,裹得紧紧的。若是你来晚了,那就站在外面竖着耳朵听吧,这人群是任凭你怎么挤也挤不进去的。豫剧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马金凤等,她们可是诸多戏迷心目中的偶像呢!姥姥喜欢听常香玉的戏曲,她的声音变幻无穷,有时如大海的涛声般浑厚,有时又如小溪的流水声般恬美,有时候喜气洋洋的,有时候又使人感到无比的忧伤。出门在外的游子听到这熟悉的乡音是都会禁不住潸然泪下,想起幼时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听她哼唱着豫剧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说并不会留太长时间。我很惊奇,问:“难道北京不好吗?”姥姥摇摇头,说:“这里没有使我魂牵梦萦的豫剧!”

篇24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过年过节,不同地区、民族,风俗也不尽相同。我的家乡——崇明,每逢年前,家家户户都会蒸上几笼崇明糕,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点心。

  崇明糕与众不同,似甜糯的发糕,糕中又缀满蜜枣、核桃、葡萄干等干果,美味可口。腊八过后,大家就陆续蒸崇明糕了。首先,把提前备好的蜜枣去核切碎,洗干净葡萄干。一大早,早早将糯米浸上,浸泡两小时后,沥干打粉。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始蒸糕了。把糯米粉、糖、各类干果,加水搅拌,搅拌均匀后放入圆形蒸笼内。灶台的大锅里放上水,锅上架上蒸笼。灶膛里柴火噼里啪啦,烧得正旺;锅里水咕噜咕噜冒泡沸腾着;蒸笼里的糕也在渐渐成型。仅仅十几、二十分钟,就有诱人的香味溢出,糕蒸好了。打开蒸笼,倒出糕时,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增。

  蒸好的糕放在通风处晾干,切成一片片,收藏食用。当然,切片时,也是我们孩子最开心之时,围在桌边,切糕落下的糕皮可以提前大块朵颐,一饱口福了!

  过年了,一家人穿着新衣,吃着丰盛的新年大餐,看着电视,放着鞭炮和烟花。香甜可口的崇明糕放在桌上,随时可以叼上一块,边玩边吃,开心过年!

篇25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极为重视的节日之一,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人们在春节这一天会有许多的讲究,这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

  我的家乡在春节里也有着许许多多风俗习惯,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我的家乡在春节里的主要风俗吧。

  吃饺子。在除夕晚上吃饺子是指“更年交子”或是指来年交好运。而在大年初一(春节)的早晨吃饺子是指一年交好运的意思。吃饺子更多是为了一家团圆,不光是吃的时候团聚在一起,还有做饺子的时候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念。做饺子时,一家人开开心心;吃饺子时,一家人快快乐乐。

  拜年。春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活动,去亲朋好友、邻居家里向他们祝贺新春,旧时指拜年。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是从家中开始的,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后就把先前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做完之后,大人们就开始去给亲朋好友、邻居们拜年了。

  这就是家乡在春节里的主要风俗了,不知你们家乡在春节时的风俗习惯是否和的相同呢?

篇26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一个历史或传说,这些传说有的是真实的,也有的是虚假的。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春节的时候,我们可以逛庙会、赏灯,每家每户都必须要贴春联,小孩、大人穿着新衣服,在一起放鞭炮,可热闹了。

  春节这些特点是从一个传说中演绎而来的。传说很久以前,在某一座山上住着一只怪兽,山下有一个村庄,村里的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怪兽下山来觅食,它找了很久,最终喜欢上了吃小孩。然而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初一,人们便把这只怪兽叫做年。连续几年,都在这同一天,许多小孩被年吃掉,村民们开始害怕起来。到了晚上,大家做了一个同样的、奇怪的梦:一位老者说:“年怕红色、怕鞭炮声,大家只要有这些就不用再怕年了。”

  正月初一到了,年下山来了,来到山脚还是没有进村庄,因为它看到村庄里到处都是红彤彤一片,心里害怕起来,还看见几个小孩在放鞭炮,它吓得慌,逃走了,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村民们知道了这个喜讯,开心得不得了,于是就把赶走年的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

  年,因为吓坏了,再也没有下过山,有人说它在山上饿死了;有人说由于那一次的原因,它吓坏了,回到山中就吓到死了……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他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我要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了解它们的由来,让我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更加透彻。

本文来源:https://www.365978.net/yuanchuangzuowentougao/33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