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65978.net--思考】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科学、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二、目标任务:

  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育人阵地,结合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举行活动;利用主题班会、晨会课、综合实践课时和校本课程课时,开展“建名景、读名著、看名篇、说名言、学名人、背名诗、唱名歌、听名曲”这八名活动。让名曲、名歌充实学生耳感,让名著、名篇、名言、名人、名诗徜徉于学生心田,滋润学生成长。

  三、方法措施:

  学校教师要极力配合,促进“八名工程”的开展。教师要把“八名工程”建设活动,作为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巧妙引导,把活动渗透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为了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少先队将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督促检查学生活动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建名景:

  (1)漫步校园,园中有景,景中有境,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学校有122棵月季,9撮紫薇,30棵串红,25撮马蔺,4撮美人蕉,15撮荷兰菊,30棵玉贞,40棵小叶红波,100多棵黑心菊等,要及时浇水、施肥、除草、松土、打药,确保成活率达100%。劳动创造美,要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给他们设置“名片”(花草树木的简介),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拓展孩子们的视野。

  (2)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每一棵花草都在启智,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意蕴。学校有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喷绘6块,张贴在学校的橱窗和墙壁上;创设学英语的情境:喷绘英语图片200张,室内外布置好。中英文双语警句时刻给人以启迪,如:征服英语,让中国更强大!(conquerenglishtomakechinastronger!)张贴在学校门洞的显著位置。启迪师生共同进步!

  (3)教师关注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太阳,哪怕是一束阳光,世界足以明亮。学校设置“爱心信箱”,要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要用爱心营建一座座和学生沟通、理解、信任的心灵桥梁,用平等宽容的心态去帮助学生填平“代沟”,使学生敢于走近你,乐于走进你,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心声,从而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建生动活泼的育人氛围。

  2、读名著:

  当我们审视生命的时候,会感到总有一股力量在左右着人生,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个人要构筑自己的文化力量需要作出许多努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读书。让孩子们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我们师长送给孩子们的一件终生享用的最佳礼物。在读中悟,在说中学,在写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早日成才的必由之路。名著阅读,每学期至少一本。(语文老师为主)。

  3、看名篇:

  在读中悟,在说中学,在写中练,广大师生犹如辛勤的蜜蜂盘旋在书香的百花丛中,择其芳香浓郁的花朵,一点点的吮吸,一点点的积累,然后,经过咀嚼,消化,去粗取精,最后酿成浓香醇甜、营养丰富的蜂蜜,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名篇背诵,每月一篇。(语文老师为主)。

  4、说名言:

  通过说名言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操作的能力、搜索积累知识的能力,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单位,学校组织各类比赛活动,在合作活动中学习积累语言,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协作的关系,使学生能“欣赏优美、理解智慧、感悟善良、学以致用”。名言,每周一句(语文老师为主)。

  5、学名人:

  了解中外古代和近现代名人,体会中华民族从民族聪明、勤劳、勇敢、无畏、文明的美德;了解现代革命斗争史,学习前辈光荣的革命传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提高人文素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了解中外古代和近现代名人,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鼓励自己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了解自己身边的先进人物,民企风云人物及农民勤劳致富的事迹,为自己的成长积累经验,憧憬美好的未来;知名人,学名人,立志将来作名人,更好得建设我们的园,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国更强盛。每周一名人(语文老师为主)。

  6、背名诗:

  诵诗中句,赏诗中景,悟诗中情,明诗中理,用诗中语。古诗言简意赅,要多读,要熟读,要背诵。一首诗犹如一首动人的乐曲,反复诵读,会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古诗中有许多写景咏物的名篇,以景传情,以形传神,形象鲜明,语语如在目前,意境深远,充溢着诗情画意,可谓“诗中有画”。名诗背诵,每学期完成相应配套的《古诗文诵读》。(语文老师为主)

  7、唱名歌:

  通过唱名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汲取名歌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开拓学生的眼界,积累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改善学生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名歌精神的感召下,增强奋进的信念。名歌学唱,分低中高年段,每月一歌。(以音乐老师为主,班主任配合)

  8、听名曲:

  音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共同语言。学生要积极参与欣赏名曲的活动,能从中感悟到之所以成为名曲的真谛。在中外名曲的鼓舞下,让学生在思想和理智上得以升华,使世界观达到最高的境界。名曲欣赏,学校将统一安排在每天中午12:00—12:20,每月一曲。(音乐老师要介绍内容)

  (名曲、名歌内容由音乐组负责安排;名著、名篇内容由学校负责挑选,教师指导、督促学生从中再挑选。)

  四、活动安排:

  1、四月底名歌大合唱比赛。(以班级为单位)

  2、五月底名著、名篇、名人、名言阅读知识竞赛。(学校出题)

  3、六月中旬,古诗文诵读比赛。(班级、个人)

第二篇: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体现一所学校的独特精神风貌,它是一所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并积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现在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校园文化是立校之基,是育人之本。本文提出了打造校园文化的几个策略包括理念统领策略、打造特色策略、继承创新策略、循序渐进策略、名人名胜策略等,以备参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内容;分类;建设策略

   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现在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甚至“校园文化”成为当前的时髦用语,在各个专家讲座、教育论坛、校长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都能听到文化治校、文化引领等类词语。哈佛大学研究中心主任说:“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了!”有人认为,“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校长应善于在教育实践中把校园文化逐步积淀下来,成为一种教育影响力,一种孕育着巨大潜力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是立校之基,是育人之本!

   一、校园文化是什么

   什么是校园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说”:“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在培养人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说”:“校园文化是指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以及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

   3.“校园生活存在方式说”:“校园文化指在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

   4.“价值观核心说”:“校园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和教育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它是学校历史传统、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

   以上几种不同观点侧重有所不同,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分类

   校园文化通常以下面的要素表现出来:学校的历史传统、物质设施建设、环境布置、绿化美化、内部机构设置、价值观和理念、管理风格和管理特色、师生的文化素质和行为规范、师生关系、文化仪式和活动以及社会形象。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彼此依存,构成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有些是显性的,有明确的外在形式,如学校内的花园雕塑、亭台楼阁、板报橱窗等;有些是隐性的,没有明显的外在形式,如校风学风、管理风格、师生精神等。

   校园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但通常最被广泛应用的是按存在形态来划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校舍、设施、环境体现出的文化色彩。行为文化是指学校成员行为体现出的文化氛围。制度文化是指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这些制度汇集起来,就形成了学校文化特点。精神文化是指由学校办学目标决定的办学思想和师生理念。

   校园文化中,精神文化是灵魂,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纽带,行动文化是载体。精神文化相当于车头,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相当于车身,精神文化统领着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而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处处渗透着精神文化。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了解了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在打造校园文化的时候,学校决策层可以根据学校的校情,从实际出发,采取一些策略。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以供参考。

   1.理念统领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的四种内容,精神文化是统领,相当于车头,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因此,学校在构建校园文化的时候,就要围绕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去筹备,让办学理念统领校园文化的一切,校园中的文化要素都能充分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理念,给人一种整体内涵、品牌的感觉。如果一个陌生人初进园,就会有一种震撼力,心中烙下深刻印象,对学生当然会形成好的教育效果。

   2.打造特色策略

   怎样才能不把学校办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那么建设校园文化时,就不能把校园文化办成企业文化,不能办成机关文化,要充分体现出校园特色,体现出培养人的目的;也不能照着某一名校照搬照套,必须要切合自己学校实际,形成独一无二的风格、特色。这种特色策略,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3.继承创新策略

   一些具有较长历史的老校,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办学过程中,已形成了明确的校园文化。那么来的校长怎么办?一是不能丢老传统,但是也不能躺在传统上睡大觉。要协调处理好二者的矛盾,最好的方法是继承创新,精神内核不变,但又要有所创新,也就是说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注入新鲜血液,使原来的校园文化更有新的气息,更能迸发出时代的旋律。

   4.循序渐进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有时候,由于人、财、物等条件的限制,不能全面铺开,四面开花。这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原来大的设计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先做完其中一个小块,同时争取其他部分的条件,做完一个小块了,其他的条件也争取到了。如果财力物力实在局限的话,可以集中力量打造一个亮点,吸引师生们的眼球,师生们注意到了,那么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就发挥出来了。如在显眼的位置,模仿世界冠军墙,建成一个本校优秀学生的“明星墙”,对所有学生都是极大的鼓舞,也许他们一生都会以此为动力,不断给自己加油。循序渐进策略强调处理好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强调整体设计,是要保持校园文化环境的完整性,而分步实施,是为了扎实推进校园文化,一步一个脚印,不浮夸,把事情做实。

   5.名人名胜策略

   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些学校处于名人名胜附近,那么,附近的这些名人名胜对学校而言,就是一笔极大的财富。之所以称其为名人名胜,是因为在社会上,包括家长、学生都知道它有名,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人们在意识里已经有了对它的敬意,这就是“名人效应”。那么,在校园文化建设时,就要充分挖掘有利因素,从中寻找名人名胜与校园文化的契合点,提炼出学校办学理念,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就可事半功倍了。

   参考文献

   [1]马樱.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2]沈辉.校园文化的特征、功能与建设[J].上海青少年研究,1986(10).

   [3]赵菡.校园文化:内涵、功能及建设路径探讨[J].前沿,2012(04).

   [4]李珂.多主体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04).

第三篇: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艺术教育有助于美化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柳河县实验小学操场的一面围墙上面是用毛笔书写的名家诗词,柳河县建设小学的走廊里则挂有老师绣的诗词歌赋十字绣。学生视力所及之处,充满了艺术作品和浓厚的艺术气息。可以说,校园景观因此生动鲜活、美观独特。人能够塑造环境,环境也可以塑造人。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智的成长阶段,最易受环境与他人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艺术作品不仅美化了校园,更让学生时刻沉浸在“美”的环境之中,从而愉悦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出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

  二、艺术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2006年通钢一小的军乐队、2008年通钢三小民乐队赴香港进行交流演出获得了广泛地赞誉;2009年俄罗斯代表团赴通钢三小参观民乐班给予高度赞扬;通化市第二中学、通化县第八中学等校都有校徽、校规、班歌。无论是校徽、校规还是班歌都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晶。类似这样的集体性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要求每一位参与的学生“发光发热”,更要求学生彼此之间互助合作。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审愉悦,还能够增强集体凝聚力和集体归宿感。校园是个小社会,每一个学生除了具备自身的独立性之外,还需要与老师、同学打交道。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其身心健康。大到高校的各种文艺社团,小到中小学的“第二课堂”,各种艺术活动能够让原本互不相识的学生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某种意义而言,艺术俨然能够担负起连接人际交往的纽带之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易和睦团结。

  三、艺术教育能够改善校园风气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育,而美育是通过审美“怡情养性”,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人格的完善。这使得美育与德育和智育有相当的差异。与德育带有强制性的色彩相比,美育的方式是自觉自发,由心而外的。《乐记・乐论》:“乐由中出,礼自外作。”就是说乐发自于人的内心,所以打动人也是从人的内心出发;而礼是外在的规定,所以对人的要求也是外在的。乐化作为一种美育方式,礼教作为一种伦理教育方式,一个偏重于情,一个偏重于理。审美对人的感化往往使人充满爱心,更加亲和,而道德规范则是一种严肃的要求。《乐记・乐论》中指出音乐在对人的感化效果上,“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戈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音乐的功能就是要让社会气变得清明,让人们遵纪守法,天下太平,人民欢欣。所以,相比学校的校规校纪和三令五申,艺术教育则能够让学生自觉通明。可见,艺术对人格的培养意义是深远的。常听优美、轻松的音乐可使人心情舒畅,常观奔腾雄伟之画,可启发奋发图强之志。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作为一种精神能量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高尔基说:“每一本好书都好像一个阶梯,我拾级而上,从动物上升到人。”所以,艺术教育能够令学生的人性趋于完美,如此,学校气定将焕然一新,为之一振。

  四、艺术教育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多样化

  学生的使命是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是“学习的机器”。美育应该和智育、德育、体育平分秋色,通过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如果学校只让学生埋头于书本,专注于文化课知识,而缺乏艺术教育,这样的学生如何能够全面发展?单一片面的校园文化,如何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艺术教育能够让学生聆听优美的旋律、挥洒流畅的线条、感受激昂的诗篇、分享快乐的体验。通过艺术教育,无论是作为创作主体,还是审美客体,在进行艺术实践活动时,通过艺术想象、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能够激发出内心的情感波澜,体验人生情趣和意蕴。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心理结构得到完善,人生境界得到提升,从而促使校园文化活泼生动,多元发展。

  艺术教育如春风化般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因此,艺术教育应该切实深入校园、让校园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本文来源:https://www.365978.net/lizhizuowenzhuanti/34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