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65978.net--爱国】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爱国主义故事大全【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 爱国主义故事大全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既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关系民族之根本和国家的发展.本文从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爱国主义 教育 意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经过历史的洗礼及验证沉淀成的深厚的国家情感,是最崇高的思想品德.中华民族之所以历史悠久、繁荣富强,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起了重要作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为国家培养爱国守法、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输送有价值的人才.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热爱中国和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营建爱国主义氛围,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1.提升社会认同度,增强社会归属感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个人脱离社会就难以生存,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需要全员共同打造.青年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和主要力量,更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社会建设当中.融入社会则必须认同社会,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价值引导,是直接关系到他们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能否认同和达成共识的关键.只有认同社会价值观,才能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把自己看做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进而形成社会归属感.

  2.树立正确的是非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需要有正义感的公民参与,有正能量的社会才是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社会.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能帮助个人明辨是非,树立正义的价值观.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社会才能形成正义的风气.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3.增进社会责任感,明确个人的社会职责

  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事情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国民社会责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国家强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个人才能有发展的空间.个人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才能在个人利益同国家、社会利益冲突时,不顾甚至放弃自己的利益;只有明确社会职责,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才能肩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光荣使命.

  4.强化集体荣誉感,启发爱国情怀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自觉地为集体尽义务、做贡献、争荣誉的道德情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是个人获得发展的重要因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心系国家,身体力行.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可见集体荣誉感是团队、民族、国家的灵魂,是社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增强社会成员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个人的社会责任心,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1.引导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青年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是特别受关注的社会群体.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2.强化作用

  爱国不是口号,不是空话,爱国是扎根于内心深处对祖国自觉拥护的情感,是通过身体力行来体现及表达的.爱国行为不是片面简单地搞轰轰烈烈的活动,爱国也体现在生活的小事当中.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句虚伪的誓言,而是意味着一份责任,只有激发起社会成员的爱国热情,强化他们的爱国意识,才能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及使命感.

  3.警示作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爱国应与时俱进,突出表现为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正常的社会秩序.对“爱国”概念的理解有时会带有片面性及偏激性,难以把握正确的尺度,个别人往往会做出一些非理******国举动.如在抵制日货游行中,个别人就借正义之名做违背社会道义之事,打砸抢夺民众物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这些不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进而起到警示个人的作用.

  四、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

  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多样,不同团体采取的方式各不相同.在学校,课堂是落实教学内容的主战场;在基层,宣传教育、营造爱国氛围是主要方式;在政府部门,专题学习、活动引导是主要手段.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从认知到情感,直至行动中有所体现,这才能产生教育效果.

  1.教育要从基层抓起

  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高境界.基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战场,基层稳定社会才能发展.基层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基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静态的思想认知,也是动态的行为参与.要发挥基层的优势作用,人人参与才能普及爱国主义教育.

  2.结合“知”“情”“意”,关注“行”的落实

  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教育目的才能有成效.所谓知就是要做到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方针政策,了解国家文明历史.只有从认知层面关注国家大事,才能从情感层面关心国家,激发爱国情怀,进而从意志层面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行为上才能与国家步调一致,以国家利益为重.

  3.重实质轻形式

  爱国主义教育是循序渐进养成教育的过程,实施不能流于形式,而要以行为的养成为出发点,以公民素质提高为宗旨,切实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重实质即重视内涵教育,要让社会成员由内向外,发自内心地认同社会价值观,行为上不能与社会背道而驰,而应以国家利益为中心.

  参考文献:

  [1]章凤红.浅谈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J].贵州教育, 2005(23).

  [2]杨崇真,刘晓萍.论新时期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J].中国高教研究,2001(4).

  [3]杨君.浅谈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23).

  (作者单位:海南省技师学院)

第二篇: 爱国主义故事大全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目标,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帮助大学生培养爱国精神、增强社会责任心、激发历史使命感等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共产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和佼佼者,是大学生的楷模和榜样。大学生党员的党性和素质决定了大学生党员的觉悟和先进性,决定了他们能否真正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能否真正贯彻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并且要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党员数量的增长,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受到国外社会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党员的爱国意识淡漠,爱国行为、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为体现不充分,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党员的榜样和先锋模范作用。另外,随着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大学生党员接受教育的载体和方式不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党员通过新媒体不断接受各种新思想、新知识、新观点。在多种思潮的冲击下,有可能会出现淡化爱国主义意识,模糊国家观念、民族意识、社会主义意识,极易受到意识形态的攻击。因此,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大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的头等大事,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是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几千年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在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主题与内涵。邓小平强调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各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我们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把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与社会需求,以及如何把大学生的思想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到社会共鸣的高度。现如今,我们国家正处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明确自己肩上所负的历史重任,从而更加坚定努力学习早日成才的决心,牢固树立服务大众、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因此,做好大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加深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真正体现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他们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知识、思想和行为统一起来,继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强自我教育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有助于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创造的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大学生党员是我党的新生力量,是大学生群体先进性的集中代表。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强化他们的党员意识,磨练他们的党性意志,进一步明确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从而更加自觉努力地发挥表率带头作用。

  然而,面对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的党员思政教育工作未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无论在教育的方式还是内容方面,仍然还是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即满足不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也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其教育功能呈现弱化的趋势。

  二、当前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老套,缺乏灵活性

  目前,我国高校并没有专门配备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政教育机构以及人员,这项工作主要在“三会一课”时进行,还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理论课。所谓高校“三会一课”制度,是指高校基层党组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高校“三会一课”制度是高校基层党支部对大学生加强党性教育和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大学生党员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大学生党员管理,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根据调查的结果,绝大部分时间里“三会一课”基本都以政治理论学习为主,而且大多是走走过场应应景,并不讲求实质性的效果;学校的公共理论课,也多是道理连篇灌输说教式教学,方式单调内容传统,缺乏灵活性和互动性,更缺少比如像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等主题类的典型教学,不仅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见不到实质性的效果。

  (二)教育内容固定,缺乏感召力

  现在,无论是大学生党员的党课、讲座,还是整合后的四门公共理论课,讲授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史以及国家的大政方针等基础知识,这些课程内容固定政治理论性强,但也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缺乏感召力、缺乏与现实存在的联系呼应,更缺少鲜明的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无法满足青年学生高涨的认知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理论教育过多,缺乏实践性

  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单独的形式,往往贯穿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其主要的形式,社会实践是重要形式。但不管是哪种形式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上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轻现场的问题。纯粹的理论说教能让大学生党员增加爱国主义的知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但千篇一律的说教,会让人觉得空洞、乏味。尤其在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上,如果只凭理论说教而不结合其他的方式,激发不了大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也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如果长此下去,学生们的热情将会消耗殆尽。

  (四)侧重入党前教育,轻视入党后教育,缺乏连贯性

  大学生在入党前,各级党组织对大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视,不定期写思想汇报,党课知识讲座、写学习心得以及上党课等等。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的考察,比如团员推优、群众评议、政治审查等等。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的前期工作十分重视,但是发展结束后,就觉得任务完成了,党员的后续学习和教育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虽然是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是在思想上还是和党有一定的距离。缺乏入党后对党员的教育会导致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产生巨大的反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迅速行动起来,从根本上摒弃陈旧的教育理念,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真正深入学生、深入实际,集思广益,寻方觅法,齐心协力改进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三、创新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一)营造高校校园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有相关的环境来支撑。高校校园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更应该需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和环境。营造高校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能让大学生党员在校园里随时随地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随时随地做出爱国主义行为,不知不觉中就能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像利用展板,多展示先进人物和优秀个人事迹,宣传近年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可以利用手机微信平台等媒介来进行宣传教育,久而久之,爱国主义情感自然应运而生。

  (二)增加直观互动性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

  传统教学过分依赖正面讲授,这样并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建立和主观参与,所以要调整思路拓宽渠道,结合使用一些直观性强、能够充分调动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比如像个案分析、主题讲座、情景教学、专题讨论、专题演讲等,同时还要巧妙利用影像设备、网络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让稍显沉闷的“政治学习”变得立体、感人、鲜活起来,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丰富“三会一课”的形式和内容

  “三会一课”是集中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训的平台,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在适当压缩听报告、学文件的基础上,增办一些主题讲座、专题演讲、心得交流、分组讨论之类的活动,还可以邀请革命英雄、知名人士来支部讲学,或是请大学生党员轮流登台现身说法等,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三会一课”的各个环节。

  (四)增加校外主题教育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校党支部可定期组织大学生党员走出校园,去参加一些公益性质的服务帮教活动,藉此充分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还可以去临近的军营接受国防教育,以及短线红色旅游、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甚至还可以分组搞些简单的社会调研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党员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从而不断积累爱国主义情感体验,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爱国觉悟。

  (五)开展校园爱国主义主题活动

  应当充分发挥高校党支部的作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爱国主义主题系列活动,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熏陶升华大学生党员的爱国情怀。活动的形式可以包括文艺汇演、专题辩论、读书竞赛、影片观赏,以及各种球类棋类比赛等等,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凝聚正能量,弘扬爱国主义,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六)利用假期参加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现在,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正方兴未艾、深入人心。虽然大学生党员并不在职,但不妨在寒暑假也用一到两周的时间,参与到进社区服务活动中去。通过一段时间的帮扶解困和公益服务,亲身感受弱势家庭的生活状况,深刻体会一名共产党员肩上所负的职责,从而更加主动地发扬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更加努力地追求上进争当楷模。

  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增进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的有力保障。新形势下,广大思政工作者们要把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特点,遵循现代教育的科学理念,群策群力锐意进取,开创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局面。

第三篇: 爱国主义故事大全

  爱国家,敢于奉献自己的青春去浇筑它;爱国家,敢于将整个生命无条件交予国家。疫情期间无数人身体力行的去实践了这些话,战斗在各个角落,让中国控制住了令其他国家焦头烂额的疫情 。正确的带领和人民的配合和努力都是解决这件事必不可缺的钥匙。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因为中国从不辜负任何一个爱它的人的期待。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站的决定》,面对那么大的一个人口基数,想要做到大部分人脱贫谈何容易。但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带领和不懈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去年九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琦回答记者“中国85%的贫困人口已经脱贫”。中国是个值得民众信任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值得民众跟随的政党,从它们身上可以看见未来在熠熠生辉。

  作为一名中国人,首先我是自豪的,正如邓小平主席说的“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地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其次,这个身份使我斗志昂扬,我希望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添砖加瓦。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面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都将把目光投向这辉煌的事业中,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青年应争做新时代学生楷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诚如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我们青年这一代该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只有作为祖国未来花朵的我们,足够优秀,足够努力,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美好的,也是可以实现的,通过每一个人的双手去成就一个中国梦,为这个社会带去新鲜有力的血液是我们新一代青年的职责。努力的人会获得优秀,优秀的人会打开理想,所以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务实、勇敢,响应社会的号召,跟随党的领导,肩负责任,完成自己的光荣使命。

  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地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要坚持历史担当,就要先之劳之、率先垂范,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进取意识。

  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些美丽的诱惑。我会牢记初心,不断地努力向上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无愧自己的人。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平静的湖面锻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生活打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我会用理想作纸,用勤奋作笔,抒写壮丽的青春。

第四篇: 爱国主义故事大全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回顾感人的爱国故事,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2、通过本次班会课,让学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二、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班主任工作 )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诗朗诵

  四、活动过程:

  1、听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

  2、老师总结:大爱无疆,对祖国的大爱从身边的小爱做起,爱同学、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只有付出、传递“小爱”才能汇聚成荣耀祖国的“大爱”。

  (三)、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爱国的表现有哪些”?

  (四)、总结:

  (六)、结束语:

  同学们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爱国的小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用你我共同的行动去证明---爱我祖国!

  音乐响起《爱我中华》,班会结束。

第五篇: 爱国主义故事大全

  【摘 要】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关键词】爱国主义 爱国精神 忧患意识

  时代在不断进步, 教育 是 发展 变化的,观念是在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势在必行。在课程改革中应更关注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江泽民同志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宏大事业。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理应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方能收到实效?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实践出发、从生活出发、从时效出发。

  一、从实践出发

  课堂教育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作为教育者,必须在课堂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掘分散在课文中的祖国人文资源和 自然 资源中深厚的爱国因素,唤醒受教育者深沉的爱国思想和浓烈的爱国情愫,对学生进行民族的优越感、忧患感和使命感等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

  1.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 历史 、卓越的古代文明的自豪感,诸如被马克思高度评价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化界所推崇为人类文化源头和思想源泉之一的老庄 哲学 、孔孟儒学等等,从中学生可以强烈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物质文明史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美,油然而生自豪、自尊和自信的民族优越感受。

  2.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诸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艰”(屈原)式的仰天长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热烈呼号,都表达了先贤诸哲对罹难祖国及其命运刻骨铭心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这种苍凉的忧患意识,贯穿于整个 中国 文化传统之中。以忧国忧民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和内容,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为了祖国的新生和发展而舍弃个人一切的使命意识与牺牲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这种充满悲剧美的千古绝唱,颇能激沸青少年一代骨髓深入的爱国热血。应当说,在面临民族生死存亡、“小我”与“大我”两者之间必择其一的关键时刻往往最能迸发出爱国主义激情。

  这样旨在蓄养爱国主义激情的课堂教育,就能使学生对祖国灿烂文明、壮丽山川在生活动泼、富于创造的内心体验中获得巨大的满足、幸福和陶醉,并油然升华成作为中华民族之一分子的崇高感和骄傲感受,乐意为这个多民族的团结而牺牲私利,奉献所有。久之,这种“牺牲”、这种“奉献”也成为个体生命人格完善的最高精神需求,成为实践人生最终价值的理想境界,爱国主义教育就步入了一处终极的大化之境。

  二、从生活出发

  提起爱国主义 教育 ,有人认为是不切实际空洞的大道理。其实不然,“经微之处见精神”,在我们的生活处处都不乏爱国主义的高尚之举。当我们随手关紧水平 考试 笼头,拉熄了“长明灯”;当我们向处于困境的同学院伸出援助之手;当我们为希望工程捐出一元钱,为贫困山区的人们献出一件寒;当我们毕业后回到家乡破旧的三尺讲台;当我们学成回国,报效祖国之时……当我们默默地,很 自然 地做着这一切的时候,不下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也是以国家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受吗?只要我们时刻记住自己是 中国 人,那么爱国主义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心中。

  因此,教师要善于将爱国主义这一大概念具体分解成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细节,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小事也能体现爱国行为。自己也能做一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如针对部分学生扔馍倒饭现严重,学校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访问敬老院老人们。老人们讲到了自己童年时期吃野草,喝稀粥,忍饥挨饿,不少人活活必死的血泪史和新中国人民所过的幸福生活,并希望同学们为国的富强,要珍惜每粒粮食,教师在最后 总结 :“我们国有一些地区的人们还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如果我们全国每人节约一分钱,一粒粮,就可以为国家节约一千余万元钱和几十吨粮食。”这样学生就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认识。

  三、从时效出发

  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这“东风”主要是指“大气候”(国际国内形势、重大节日等)和“小气候”(学校、班级及身边发生的事情)。如今年伴随着“七·一”这一 历史 性日子的来临,爱国主义热情在中华大地激沸,在海内外亿万华夏子孙心中涌流,学校就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忆百年史,激爱国情,立强国志”为重点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象“雪洗中华民族耻辱的壮举”主题报告会、“迎香港回归”主题班(队会、“香港知识问答”等等,使学生了解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解放,实现民族振兴的奋斗史,进一步激发我们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再如结合日本文部省屡次篡改教科书、歪曲日本侵华史的卑劣行径,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不仅进一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和深重灾难,加深了对落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生动、有吸引力,就应当研究社会大气候、学校小环境,抓住热点,不失时机地开展针对性教育,方能收到实效。“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代伟人邓小平的爱国情怀,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他的伟大实践,更成为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光辉榜样。让我们是他那样,把爱国之志化作报国这行,把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搞得更好,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具有深厚爱国情感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本文来源:https://www.365978.net/lizhizuowenzhuanti/34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