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65978.net--收获】

“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双减后的感受和收获(通用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双减后的感受和收获

大家好!

实施“双减”政策,从本质上说,是对一系列教育观念的纠偏。

第一,纠正育人初心之偏。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要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尊重儿童的休息权、健康权,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

第二,纠正违规竞争之偏。不少地方、不少学校、不少家庭,为了在升学竞争中抢得先机,坚信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违法违规教育行为大行其道。实施“双减”政策,就是依法依规治教,恢复和重建良好教育生态。

第三,纠正超前学习之偏。学校教育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国家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公共职责,而校外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遗憾的是,当下的校外教育俨然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另外一个实施主体。

实施“双减”政策,要调整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构,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

谢谢大家!

【篇二】双减后的感受和收获

很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参加“双减政策之我见”的论坛,“双减”它真的来了,从7月24日国家印发“双减”政策到现在,不论是家长、学校还是校外培训机构无不在探讨“双减”。这次论坛我感受到了学校对于“双减”落实的决心,各年级组、学科组、学会组组长仔细考量、精心策划如何结合各组自身情况实施“双减”,各部门行政从校情出发,指出日后工作方向,校级领导倾听每位老师的心声,解答老师们的顾虑和疑惑。充分展示了这个大家庭的领导力、行动力、决策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校领导非常重视一线老师的想法,行政班子切实为老师、学生和家长们考虑,一线教师立足本职工作,开拓创新。有幸加入这样和谐美好的集体,关于“双减”政策的实施,我很期待,关于接下来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我也很期待。

“双减政策”学习材料下发一个月以来,我对于政策的解读还只来源于各大媒体公众号和家长们的只言片语,虽然对于政策有初步的了解但这样的了解并不深入,了解不深入落实难免会不到位。今天泰禹小学“双减政策之我见”微论坛让我见识了名师是如何理解“双减政策”的,也学习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落实方法。在大家的真知灼见中,我对于“双减政策”的开展工作找到了方向,也有了信心。老师和家长应该齐心合力,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c位,让孩子们收获丰富人生。

什么是“双减”政策?“双减”政策下,学校该如何强化教育主阵地,吸引学生主动回归校园?可以明确的是 “双减”政策对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论坛结束后,我会重新反思自己之前的教学工作,让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通过“双减”政策,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加有机融合。让教育回归初心,让孩子回归自然,激发其内在潜能。

【篇三】双减后的感受和收获

对于各大培训机构来说,2021年堪称“教育改革元年”,双减政策犹如平地一声雷,直接掀翻教辅机构的“捞金盆”,各大教培机构纷纷开始自救:转型、钻空子,忙的七荤八素。

毕竟不能像原来那么明目张胆地制造焦虑,机构收入便会大受影响,未来能不能继续存活还是个问题,就在机构忙得焦头烂额之际,培训机构老师貌似却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焦灼。

培训机构老师:感谢“双减政策”,让我体会到周末双休的快乐

在双减政策刚落地的时候,很多教培机构老师显得非常焦虑难安,甚至不少人已经被“炒鱿鱼”,导致教师行业引起一阵慌乱,大家都在担心自己的饭碗是不是保不住了。

很多人甚至开始主动离职,转身其他行业,不愿意趟这趟浑水,及时止损,以求自保。

确实在政策刚出台之际,机构和老师们都被打个措不及,一时间坐立难安,不过在政策推行一段时间后,大便冷静下来,客观看待这场改革。

对于教培机构来说,及时转型无疑是最佳选择,不过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长的教育焦虑远远要高于孩子。所以他们便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参加补习,于是乎,机构便开始纷纷想“对策”。

将原来的“周末补习”转为“周中上课”,这样既不违反规定,又能满足家长需求,还能延续自己的“生命周期”,可谓是一箭三雕。

以新东方、学而思为代表的巨头教培机构已经“身先士卒”,钻空子钻出了新高度,不少家长反映,自己孩子在新东方的课程已经由原来的周末调整为周中,这样的变动在很多机构已经习以为常。

对于辅导机构来说这只是一次时间调整,但对于培训老师来说却是“天大的喜讯”。

小编的朋友就是一名教培老师,她说自己在双减之,反而变得轻松自在,机构裁员没有波及到自己,结果现在还调整了上班时间。

原来他们为了迎合学生上课时间,都是周末满课,周一周二调休,生物钟总是和周边朋友不一致,导致同学聚会都没法参加。大家都是周末休息,等到自己休息时又孤身一人,感觉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现在双减落地,机构被迫调整时间,自己竟然莫名其妙成为了合格的“双休人”,没有了原来996的困扰,还能正常休息。她不止一次和我庆幸:“真是感谢双减,让我重新体会到周末双休的快乐。”真是搞笑又心酸。

当时本以为“双减”会打击到她,没想到反而成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要说双减机构对于教培机构老师的影响,可不仅仅是调整上班时间这么简单,其实最重要是影响他们就业前景和未来规划。

在原来补习班“盛行”时,每年这样大大小小的辅导机构可以承载很大一部分应届毕业生,消化就业指标。辅导机构高薪、福利好,不少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都将其视为赚取人生“第一桶金”的敲门砖,为未来打下基础。

小编的学长当年就是通过在辅导机构深耕3年,攒够积蓄,自己出来独自创业,创办了自己的教辅品牌。

然而在双减之下,他们很多人被迫下岗、转行,在职者的收入也急剧降低,前景迷茫,大部分人都需要安置稳妥,增加职业安全感,才能减少行业焦虑。

庆幸的是,北京相关部门已经为当地人员提供大量岗位,解决教培机构老师“再就业”问题,希望各地能够及时效仿,出台暖心政策,为失业的老师减少后顾之忧。

总的来说,教育改革想要保全大部分人的利益,势必会影响一些人的权益,改革之路道阻且长,至于成效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篇四】双减后的感受和收获

一、双减与国防的关系。首先做一个基石假设,截止目前中贸易战摩擦已经打了前后5年,你觉得未来10-20年内产生军事冲突的概率有多高?从国防角度来看,通常都是做最坏的打算。再反过来看看今天的孩子,因为升学的压力,参加各种校外培训,意志力消耗很严重,体质健康有巨大提升空间,过重的学科压力,也导致近视率屡创新高,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导致近视再上新台阶,小学近视率达到60%,假如15年内发生军事冲突,那时候的主力军不正是今天的小学初中生吗?如果身体素质、意志力都因为小升初、中高考相关的学习受到干扰,对于国家国防与征兵的影响是不容小觑。另外一面,今年4月27号,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发函至全国教育厅,倡导职业教育,今年开始职高普高分流,建立强大的工业制造体系是应对国防不确定性的重要保障。过去国打朝鲜战争,把工业体系转移到日本、韩国,打越战把工业体系转移到东南亚,如果未来10-20年有军事摩擦,有强大的工业制造体系是王道。

二、双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都说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很大,尤其是买房及孩子教育的成本上。国家高层并非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而是要逐步解决,不能太猛,也不会无动于衷。从宏观经济来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内生力取决于人口数量及密度,中国和日本人口结构的周期相差是17年,今天的日本早已经是高度老年化的社会,过高老龄化势必带来消费欲望的减少以及生产力的不足,有数据显示,如果顺其自然的发展,到2040年,国内每年自然死亡人口将达到1500-1800万,而新出生婴儿只有300来万。为了缓解未来经济发展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今天对于生育率水平的提升将是极其重要的布局,在这背景下,国家三胎政策今年正式出台,同时配套辅佐的还有减轻家长负担的相关教育政策,例如去年的公民同招、今年的双减,以及在北京、上海已经执行的多校划片、九年一学区等政策,这一些政策是组合拳,环环相扣,某种意义上组合拳打下来,还是会有较为可观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学区房价格的问题,国家一直倡导的政策是房住不炒,目前某些地区学区房价格高在中国楼市总市值达到500万亿总值的情况下,既不能快速拉高也不能过于极端的拉低,限制流通性将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所以以时间换空间,毕竟中国城市化建设进程还只有60%左右,未来GDP的拉升在宏观经济上还需要依赖城市化的进程,未来再学习新加坡,大力加强公租房建设,学校入学政策在公民同招、多校划片基础上,未来再加上家庭义工积分等制度,可以产生更正向的循环。

三、双减与政治的关系。从中国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到18世纪德国开始强迫儿童进行义务教育。国家教育体系本身起到国家选拔人才、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今年深化组提出“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某种意义上,校外教培的机构的无序扩张已经影响了公立校正常的教学节奏,也大大干扰了国家选拔人才的径,尤其是各类学科培优的机构,利用寒暑假及假期,超纲教学,会带来谁的孩子上培训班最多,谁的孩子更容易升学。而一个孩子进入985、211名校概率高,意味着未来进入国家执政体系的概率也会更高,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谁更能够有资金上好的培训班,谁的孩子更容易成为被国家选拔的人才,这显然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初心,假如现在不刹车,未来这一批从小上培训班的年轻人成为国家核心执政人员,将会进入到一个更大的恶性循环中,社会矛盾也会越来越凸显。

基于以上三点,个人认为国家对于教培行业的管制一定会坚定的执行下去,而在此背景下,对于机构而言,深度的思考国家国策,不制造焦虑,回归教育初心,去激发绽放孩子生命力,更回归教育带给人思想的启迪与幸福感,立德树人,也让父母不要那么焦虑,是每一个教育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来源:https://www.365978.net/lizhizuowenzhuanti/338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