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65978.net--后】

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8篇。 栏目小编精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建军大业观后感集合4篇,欢迎品鉴!

第一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观看《建军大业》这部影片,是追忆革命先烈的过程,也是反思自己的过程。影片中我们追忆到的是,时值二三十岁的伟人们为我们的祖国做了什么,反思的是二三十岁的自己又能够为这个国家、社会、为我们洪湖市人民检察院的发展做些什么?

从建党到建军再到建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经历了失败又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为我们现在的稳定而幸福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享受着革命胜利的果实,也要用心继承他们的精神和智慧。看完这部影片后,内心很激动,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四点体会: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影片中为了谋求民族解放、和人们的幸福,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赴汤蹈火,为的就是共同的革命信仰、共同的政治信仰和共同的理想信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也应该有我们的理想和信念,从大的方面说,我们要维护和发展这些历史成果;从小的方面说,要在各自的岗位做成行家里,发光发亮,为实现我院“两个务必做到”奋斗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二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影片中,毛泽东、贺龙三十出头,周恩来、罗荣桓等人二十多岁,作为青年革命者的他们并没有操纵时局的政治经验,更没有把控权利的腕和伎俩,他们从一次次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亲身经历的生死里悟出道理,最终得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的适合中国实际的伟大真理。在我们的工作中,也会遇到挫折和瓶颈,我们要善于向领导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总结经验,改善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工作智慧。

第二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建军大业》成为继《建国大业》(2009)、《建党伟业》(2011)又一部主旋律献礼片。把献礼片拍得好看不容易,《建国大业》可谓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试图把主流价值观和商业类型片技巧相结合,在尽量尊重历史原貌的同时也力求故事的惊险性传奇性,人物塑造力求平民化个性化,并且邀请了百余位明星零片酬出演,效果也相当不错,影片打破了观众对主旋律概念化的既定印象,为主旋律电影树立了新的标杆。

但是到了《建党伟业》,却又感觉把之前创下的品牌拉低了,影片由韩三平、黄建新、李少红、陆川、沈东五位导演分别执导,多条线索并进,造成了影片叙事的纷杂混乱,影像风格的不统一,节奏慌乱失衡,一会儿像黑帮片、一会儿又像间谍片,整个事情发展脉络没有交代清楚,也很难得到一个集中统一的观影情绪。

很庆幸,今年的《建军大业》为“三建”献礼片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领略了《建党伟业》的凌乱纷杂,再看《建军大业》就觉得叙事结构工整得多,沿着《建国大业》开创的“数星星”路线,这次启用了一大批人气正盛的年轻演员,多数表现得还不错,尤其是朱亚文塑造的青年周恩来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演出了少有的英武气,沉着冷静干练,颇具一代英明领导人的气魄。

第三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影片中南昌武装起义打响之前,周恩来同志要求全军战士脖子系上红巾、胳膊缠着白布,认装不认人,并附带口令:河山统一。敌军在得知此消息之后,欲乔装突围,却因白布缠错手臂,被我军成功识破。从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事前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并且是周全的计划,同时也意识到做事一定要注重细节。

不注重细节的人大致上有两种原因:一是没有用行动来体现;二是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注重细节的重要性,也就是所谓的不敬业的态度。所以,注重细节是一种态度,一种在工作中责任心和积极性的态度。因此无论做人、做事,都应当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影片中朱德将军对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200名战士说了这么一句话:要当勇士不当烈士!简短的几个字,蕴含着最真挚的祝福与希望。烈士一定是勇士,而勇士是烈士的幸存者。什么是幸存者?幸存者就是把别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勇士和烈士都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过程相同,结果不一样。在工作中,我们也要有奉献精神,要当勇士不当烈士!

第四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

这个红色经典将我卷入了这场革命的暴风雨中……

“甘棠湖上大决策”我历历在目。贺龙的第二十军和叶挺的第二十四师这两支部队激烈的革命情绪,引起了反动派的严重关注。在他们离开九江的前一天,汪精卫和几个新军阀阴谋策划,以第二方面总指挥张发奎的名义,通知贺龙、叶挺去庐山开会,妄图借此机会解除他们的兵权。就在这危急关头,当时正在九江的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果断地拉上叶挺、贺龙,以及第四军的政治部主任廖乾吾和中共党员高语罕,聚集到一起,作出紧急决定。为了安全和保密起见,在夜色中,他们以游玩的名义在甘棠湖畔登上一条小船,并共同决定了三条行动对策。这就是著名的“小船会议”,此次会议对促成叶、贺部队去南昌发动暴动起了重要作用。

在这个战乱频发、血雨腥风的日子里,贺龙、叶挺、叶剑英等共产党员与敌人们斗智斗勇,并不畏艰难万险,将南昌起义进行到底。这种大无畏、抗战到底的精神正是我们当代青少年所缺少的。人们处处勾心斗角、一毛不拔、只顾自己的安危,从未替别人考虑。人与人之间时常像埋了颗定时炸弹,一触即发。我想我们更应该像中国共产党员一样,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 “第十八篇:血战会昌城”让我激动不已。起义军经过广昌之后,分两路前进,约定在壬田会合入瑞金,向会昌城进发。当时,敌军在会昌重兵部署。于是,便将起义军分成三路进攻:以叶挺指挥的第十一军两个师为主力,经洛口乡会昌西北之敌进攻;朱德指挥第二十军三师教导团和六团向会场东北面助攻;由贺龙率领第二十军的主力为总预备队,位于瑞金附近,策应支援各方。经过一夜急行军之后,朱德率领部队先到了会昌城附近的山头上。连绵不绝的高地上,敌人派重兵扼守着,他们的任务就是从这里发起进攻。会场战役很快就开始打响了,异常激烈的争夺战在山头上开展着。由于部队还没有完全到达,右翼第十一军也没有加入战斗,敌人便依仗人多势众,整连整营地向起义军的阵地发起猛烈地攻击,打垮一批,又上来一批。据说那时的起义军队伍里,有两个娃娃兵,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他们俩格外勇敢,一边不断地吹着冲锋号,一边挺着胸,勇敢地往前冲……敌人太多了,部队的装备也不齐全,只得在平地上卧倒射击,所以伤亡很大,把仅有的一点预备队都拿了上去,就连团部勤杂人员也投入了战斗……眼看敌人离阵地越来越近,向指挥所猛扑来,朱德从容不迫地走到一位牺牲的战士身边,捡起一枝步枪,镇定地拉开枪栓向弹槽里看了一眼,刷地推上了一发子弹,举枪就向敌人射击起来……敌人渐渐逼近,大已做好拼刺刀的准备,但愚蠢的敌人被身上的衣物所迷惑,以为是自人,便离开了。来随着第十一军加入战斗,部队向敌军阵地展开全面反击,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散,并占领会昌城。

本文来源:https://www.365978.net/huatizuowenzhuanti/44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