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65978.net--公园】

关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考(最新) 黄河是我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这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考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

黄河国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考1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和源头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早期最主要的活动地域,也是中国早期文化形态的主要诞生地。在旧石器时期,出现了山西西侯度猿人、陕西蓝田猿人、大荔猿人、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的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在黄河流域形成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这些局域文化是黄河文化发展伊始的主要形态,也是中华文明的起点。进入文明社会以,黄河流域先兴起了夏、商、周文化;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大一统时代,黄河流域经历了秦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等多元并立和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黄河文化完整的文化体系。在随后历经千年的王朝发展过程中,黄河文化作为一种主体文化不断吸收北方游牧文化,并向江淮流域和珠江流域持续进行文化输出,融合其他地域文化,最终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历史表明,黄河流域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凝聚作用,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直根系。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魂”之所附

在唐宋以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黄河流域以其先进的农业经济为基础,用自身先进的深厚内涵和强大的传统习俗力量,对各个少数民族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同化力。在唐宋以后尽管经济重心南移,但黄河流域也一直居于王朝统治的核心地位。在面临长江流域强大经济优势和北方游牧文化在政治作用下持续输入的双重背景下,黄河文化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将其自身融入一个更大范围的中华文明之中,并通过文化交流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地域文化,引领着华夏文明的发展,积累和传承下来了丰富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在生计文化层面,象征着古代先进物质文明的农业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数理算术、传统医药、灌溉工程、四大发明等均产生于此,并向全国、全球扩散,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制度文化层面,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及治理理念、历史习俗等延续至今,对现代文明的影响依然可见;在意识形态层面,中国历史上的炎黄始祖传说、诸子百家思想、旷世史学、文学巨作、宗教信仰、伦理观念等均诞生于此并影响至今,成为中华文明的精髓,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与性格。黄河文化因此而成为华夏文明发展演变的主轴,也成为中华民族“魂”之所附。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考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库。与尼罗河(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巴比伦文明)和恒河(古印度文明)并称世界四大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在世界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全球华人和炎黄子孙慎终追远、文化认同的精神图腾和文化符号。

在历史的长河中,黄河对于中华民族是祸福相依的,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较高,淤积严重,在内蒙古、河南、山东等河段多处出现河道高于地面(有些河道高出地面4米以上),形成地上河(悬河)的世界奇观,也造成了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水泛滥,水灾频仍。先秦《山海经·海内经》中的大禹治水就是关于治理黄河水害的神话传说。

古往今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礼赞。唐朝诗仙李白、边塞诗人王之涣、诗佛王维等都留下了关于黄河的千古绝唱。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一直传唱至今,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之作。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考3

未来围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将建设一系列文旅项目包括:规划建设三门峡仰韶—洛阳“五都荟洛”—郑州大嵩山—开封北宋东京城—安阳殷墟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重点打造隋唐洛阳城、北宋东京城等50个核心展示园,洛邑古城等160个特色展示点;建成黄河国家博物馆、殷墟遗址博物馆、大河村仰韶文化博物馆等博物馆群落,推出20条黄河文化旅游线。同步推进隋唐大运河、楚长城、红二十五军长征文化公园建设。

本文来源:https://www.365978.net/huatizuowenzhuanti/400060/